平凉崆峒区乡村舞台跳火“小苹果”

01.09.2014  16:44

  通讯员 孟文平

  “跨右腿,抬右手;收左腿,抬右手;双手由头顶向下划2个圈,双手胸前交叉,低头……

  “你不要使那么大劲,身体要放松一些,我们是跳舞,又不是掰玉米棒。

  “好,好,再重复一遍。

  8月28日傍晚,在草峰镇张寨村,太阳能路灯照耀下的文化广场亮如白昼,伴随着轻快活泼的旋律和围观村民们的欢笑,村副支书王兰香带领着40多名妇女,一节一节,一拍一拍地学跳广场舞《小苹果》。

  “暑假期间儿女教会我跳,现在我教大家一起跳。之前我们每天晚上跳到9点多,这几天为学这个舞,跳到10点多大家还不想回。有几个说这几天都跳上瘾了,做饭炒菜嘴里都哼着‘火火火火’。你看我们农村‘大妈’舞跳的并不差吧。”王兰香快人快语地说。“每天晚上3岁多的孙子都要拉我到这里来,我们孙女俩一起跳。”40多岁的张明梅拉着孙子边跳边说。

  “女儿女婿外出打工,孙子上学。一个呆在家里没事干,跟着大家跳跳舞,虽然动作不标准,就图个心情舒畅。”今年70岁的独居老人翟俊芳说。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王兰香,主要职责是负责村文化活动,村里人又称她“文化支书”。今年乡村舞台建成后,带领大家跳广场舞台既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的工作。打开她的每天带的“行当包”,跳绳、毽子、呼啦圈、乒乓球……各类健身活动器具还真不少。

  她介绍说“如今我们村不仅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及各类健身器材,还有60多人的健身舞蹈队、100多人的社火队、十几个唱戏的,乡村舞台不仅让我们这些‘草根明星’有了用武之地,更带乐了全村人。

  同一时刻,在索罗乡庙后村新农村建设点,新修的文化广场上20多位妇女已把《小苹果》跳的流畅自如,她们轻盈的步伐、自信的笑容,跳出了庙后人的好心情。

  村支书李小春说:“自达建成这个乡村舞台后,搬进新房的村民们经常聚在一起,女的跳舞,男的唱戏、下棋,火起来的广场舞也让整个村子火了起来。”初秋时节,在崆峒区的乡村舞台上,村民们不仅仅跳火了“小苹果”,更是跳出了“火火”的新生活。

  今年以来,崆峒区把乡村舞台作为活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乡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整合农村现有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方面的资金、项目、场所、设施等资源,不断完善活动服务设施,大力扶持组建村社自乐班子等自办文化社团,着力让乡村舞台“”起来,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阵地。目前,全区建成的17个乡镇“乡村舞台”示范点,组建了21个特色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发展社员485人,年内将建成41个自办文化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