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好教师马文恩:29年坚守 爱洒山里娃
通讯员 朱元军
“荣誉是一种动力,不能因为获得了就满足,以后该咋干还要咋干。”刚刚获得2014年甘肃省园丁奖的马文恩说,老师这份责任就是要把孩子们教好,只要孩子们喜欢,我愿意在山上呆一辈子!
马文恩,一位来自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的普通老师,从1986年开始当教师,一干就是29年,把“让山沟娃都能上大学”作为毕生追求……
1985年,马文恩从平凉师范毕业后,怀揣为大山深处的孩子解惑施教的理想,回到平凉市第二回中大秦乡任教,一直担任中学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工作。回忆起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历程,马文恩面露欣慰的笑容,不见丝毫后悔之意。
初到二回中教书,入眼便是操场长满了草,用木头搭建的教师宿舍和一栋砖混结构的学生教室,几乎成了学校的全貌。“来回几个小时的山路,冷饭坨坨当午餐,小学里几个年级的孩子在一间教室里听老师上课……”学生时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景在马文恩脑海中不停闪现。“尽我最大努力,给孩子们阳光和快乐”,马文恩暗下决心,“用一辈子爱孩子、爱教育”。
1990年下学期,马文恩发现一名叫马小存的学生听讲时,精力一直不集中,眼睛不时盯着窗外,大家做笔记,他纹丝不动。马文恩有些纳闷:一向好学的小存,近来怎么了?他并未批评他,而是决定到他家家访。
踩着泥泞的山路,迎着暴风雨的“洗礼”,马文恩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马小存的家。马文恩与小存的妈妈交谈得知,小存的爸爸残疾,小存一心想帮她减轻负担,决定辍学帮她干活,所以在学习时开始分心,上课没有心思。马文恩才立即劝说给小存妈妈,他保证小存一定考个好学校,然后劝她:“家里再苦也得让孩子读书,不能让孩子学习半途而废。从现在起小存就像我自己娃一样,你把他交给我,你安心做你的农活。”就这样,小存在马文恩的关爱下安心学习,每天跟着马文恩,成绩很快就赶上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马小存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平凉师范。马文恩也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在山塬区,像马小存这样的家庭有不少。看着家贫的娃娃们不来上学,马文恩必定就要去家访,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是做了心里才踏实。
年轻时的马文恩更是卖力,同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农村孩子知识基础差、见识少、起点低。”上午早到一个小时,中午多做一个小时,下午晚走一个小时,马文恩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多坚持“三个一小时”,为孩子们义务辅导。
“虽然有时觉得很累很苦,但想到大山里的那些孩子,看到他们求知的欲望,咬咬牙还是坚持下来了。”马文恩说。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几十年来,马文恩所教的不乏优秀学生,许多学生依然还记得昔日恩师的教导。有一位叫苏琪的学生,现在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回想起自己上初中哪时的情景,苏琪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她告诉记者,2007年马老师再次担任我的数学老师,由于偏科,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很差,想放弃考一中。当马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拿出他十几年不变的工作热情,对我整整辅导了一年,每个周末雷打不动,最后我以数学143分的成绩考入了平凉一中。
马文恩告诉记者,自己教书不图什么功名利禄,只希望所教过的学生将来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看到他们生活得开心幸福,我就很满足了。
在学生和家长眼里的好老师,却算不上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记得儿子出生的那年,老马礼拜天回家没待几个小时,就给邻居说让照顾下我,如果生下了,就给他捎个话,然后骑着自行车就回学校了。”马文恩的爱人说,当时我不理解,但是看到好多娃娃在大城市里工作了,我也替老马高兴,现在我们全家都支持他。
“我欠家人的太多了,妻子和孩子特别理解我。想起他们,我的心中充满了歉疚。”马文恩说,一直以来都是他妻子带着孩子,他自己在学校,周一进去,周末出来,他也曾有三次调到城里的机会,可是一想到如果大家都往外调,山上孩子们怎么办,他选择了坚守。
“马老师是个好老师,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很关心。以前我是他的学生,现在我的孩子也是他的学生,村里人都知道把孩子交到马老师手上最让人放心。”这是大秦乡及周边群众对马文恩的一致看法。
29年的坚守,29年的奉献,马文恩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多次被评为区、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称号,今年还获得了“甘肃省园丁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文恩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为教育事业燃烧了自己的青壮年时光,心中却始终怀揣着一个信念——让山沟娃都能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