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多举措促科创 昔日老国企化身创新平台

27.07.2016  04:35

  中新网兰州7月24日电 (徐雪)“由手动加工机械零件到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曾经繁重的体力劳动变成了较为轻松的脑力劳动。”在甘肃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作25年的技术带头人杨建军,细数着这个昔日老国企的变化。

  在杨建军看来,企业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他先后完成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3项,累计节约生产费用数百万元,因此也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7月下旬,在“问道崆峒·走进平凉”主题新闻宣传“创新驱动篇”集中采访活动中,中新网记者赴平凉市崆峒区、灵台县、庄浪县、静宁县多地采访科技创新情况。

  甘肃红峰机械公司负责技术开发的张云龙指着厂房内的一台机器人介绍,在这个柔性加工单元中,它节约了4名工人的劳力,一旁的触摸屏上还有电子图纸,可以方便工人们随时查询。

  近三年来,该公司共立项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29项,其中蒸汽疏水阀类新产品25项,天然气疏水阀产品3项,在国内疏水阀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每一次的研发创新,我们都会有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张云龙说。

  同样在原国营虹光电子管厂(国营第七七八厂)基础上,改制成的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其研制生产的各类超高频电真空器件如磁控管、行波管、微波气体放电管等,有40余种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8种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4种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为平凉市第一家高科技网络公司,鼎盛网络传媒致力于将崆峒文化元素融入进游戏产品开发中,并且还将3D技术应用到智慧旅游、房地产等领域。

  “为‘道源圣地’崆峒山‘定制’的形象宣传片在北京推广后,对当地经济旅游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平凉鼎盛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东盼说。

  平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姚晓峰介绍,过去的五年里,特别出彩的是大倾角采煤、疏水阀系列产品研发、微波管研制、数控裁切机研制、玉米双垄沟播丰产技术集成、“庄薯三号”育成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推广、平凉红牛繁育技术集成、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应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转化,成为平凉科技创新的标志性工程,为全市四大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作用。

  姚晓峰说,“十二五”期间,平凉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9项,投入科技资金5821万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38.2%。

  “平凉市作为欠发达地区,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问题,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中我们基本处在跟着跑的阶段,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实现并跑、甚至个别方面领跑。”姚晓峰表示,因此要充分借助外力,积极联合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攻克制约全市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技术难题,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姚晓峰透露,接下来还将以平凉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工业企业孵化基地;以泾河、汭河川区为主体,打造泾河川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基地;以崆峒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主体,打造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的产业孵化基地。(完)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