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坚守环保绿色防线
12月3日,平凉市政府向145个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发出了关停令,此令一出,立即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网民在政府网站留言,称之为平凉市近年来最严厉的环保关停令。这是平凉市坚守环保绿色防线、还老百姓一方净土的一个缩影。
10年前,崆峒区峡门乡10里长沟100多个小石灰窑粉尘弥漫、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小石灰窑污染不仅使居住在周围的群众苦不堪言,而且行走在这段路上的司机大白天也得开着车灯。
一条石灰窑沟,让平凉市的环保工作蒙羞。
面对群众的呼声,平凉市委、市政府一声令下,各部门联合作战,顶着重重压力,一个月时间内,上百家小石灰窑全部被拆除;同时,崆峒区45万吨水泥生产骨干企业也迅速停产。不破不立,在这场壮士断腕般的战役中,由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2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由民营企业投资新建的60万吨新型节能环保石灰生产企业拔地而起,使下了岗的工人重新上岗。
崆峒区4条落后的水泥生产线被彻底淘汰后,当年节约标煤5.05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71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97吨。峡门沟小石灰窑被依法拆毁后,每年消减二氧化硫920吨,改变了过去粉尘到处飘落、烟气笼罩全沟的局面。
当年,平凉市一鼓作气,在中心城市的辖区27户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了47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3.38亿元。2013年,华能平凉电厂投资1.33亿元完成了机组脱硝改造。2014年,再投资2.14亿元,对6台机组进行了电除尘提效改造。虹光电子有限公司重点实施了压缩空气生产设备及管网改造、制氢设备更新、电镀废水回收再利用等3项节能技改项目,年节约标煤1548吨。这些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平凉市还在企业中普遍开展了清洁生产,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效防治工业污染。
企业在治理废气、废水、高耗能的过程中,用较少的代价不仅换回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达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同时,随着城市污水回收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入冬以来,平凉的天空特别蓝,平凉的水格外清澈。11月23日,在崆峒区泾河滩涂地上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26只黑鹳,这是我省近年来发现的最大黑鹳珍稀动物群体。
过去冬季供暖,平凉城区有227台分散燃煤锅炉噪音不仅让附近市民怨声不断,而且高大的烟囱黑烟浓浓,蓝天被浓烟紧锁。2012年,平凉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正式开工建设,3年间,燃煤分散锅炉被全部拆除,每年减少烟尘排放量2.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85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63万吨,年节约燃煤65万吨。
2013年,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设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是西部地区首个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示范项目。整个项目采用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气化处理先进技术,结合水泥厂新型干法预分解生产中的高温煅烧工艺,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年节约标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3万吨。这个项目不仅把城市生活垃圾“吃干榨尽”,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而且使废弃资源得到合理再利用,也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11月29日,记者在平凉市泾河北岸杜家沟至七府段污水收集管网敷设现场看到,随着最后一车土回填到管道沟槽,长达11公里的泾河北岸污水收集工程全线连通。至此,平凉中心城区建设的“六纵二十横”污水主管网,每天可将4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及少部分工业废水传送至平凉天雨污水处理厂,经过16个小时的科学处理,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B排放标准后排入泾河,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让城市污水“出淤泥而不染”。
今年春季,平凉市展开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栽植树木120.47万株,全市春季造林面积达到了29.57万亩。秋季,平凉市再一次动员社会各界造林绿化,全年平凉市新增林地面积52.4万亩,其中生态林34.6万亩,果树经济林18.7万亩。生态、经济林同步建设、同步发展,让蓝天碧水的新平凉,在奔小康的路上大步迈进。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了5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1.1%。(记者惠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