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华亭核桃:老树发新芽

13.08.2015  17:25

  原标题:华亭核桃:老树发新芽

  7月31日,记者在华亭县神峪乡袁庄村见到王建忠时,他正在地里查看核桃园高接换优情况,但见一棵棵粗壮的核桃树干上,嫁接的新枝青翠欲滴,长出的嫩芽迎风招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王建忠是土生土长的袁庄村人,当兵退伍后一直在外地做农副产品方面的生意,核桃曾是他经营的主要产品。他以前重点经营的是新疆核桃,从新疆产区收购,发往全国各地,做得好的时候,每年购销量在2000吨以上。十多年来,他的生意蒸蒸日上,不仅购销量越来越大,而且从简单的购销业务发展到后来的初级加工,扩展到深加工增值业务。

  做核桃生意,经常就在核桃产区走。王建忠很清楚,在新疆,核桃每年亩收入一两万元并非难事,而他回到老家后发现,当地的核桃每年亩收入上千元都比较困难。因为收入上不去,当地农民也没把核桃放在心上,仅当个附带收入,管理粗放,任其自生自灭,收多少算多少。

  王建忠经过现场查看,认真分析,认为当地核桃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品种退化,管理不善,投入不足,产量不高。而要让当地农民改良品种,加大投入,他们并不乐意。袁庄村的这片核桃树大多是1999年集中发展起来的,十多年过去了,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经济回报,他们并不看好这份产业。

  经过与乡村干部、当地农民的协商,2014年3月,袁庄村集中连片、分属各家各户的320亩核桃树连同耕地,以每亩每年400元的流转费整体流转给王建忠经营。去年秋收季节,这些核桃树因部分未挂果,实际共采摘青皮核桃18吨多,平均亩产仅110多斤,还不够支付流转费,他这才知道农民为啥对核桃树积极性不高了。

  王建忠从去年接手这片核桃树后,就在想品种改良的事。他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对5-15年树龄的核桃树,锯掉树冠枝叶,在主干上嫁接新品种核桃树枝,实现快速改良。两年来,已改良7000多株,覆盖到他的绝大部分核桃园。据介绍,核桃高接换优第二年就有产量,青皮核桃亩产量能达到千斤左右。3—4年后树冠恢复到原树冠大小时,亩产量可达1—2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华亭县果业局局长章志杰说,至2014年,华亭县核桃累计栽植面积26.3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年产核桃6000吨,产值1.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320元。此前,产量不高、效益不佳的问题在一些乡镇、农户确实存在,也是制约华亭核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去年起,全县开始实施高接换优技术,计划将老旧树种逐步予以改良,目前已实施5000多亩,效果良好。近两年的新植核桃园,都是直接采用高产新品种,三年即可挂果,产量也比较高。

  华亭核桃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明代县志中就有记载。华亭核桃因其高蛋白、低水分、低灰分和口感佳、香味浓等特点,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华名果”、“甘肃十大名果”等殊荣。2009年,“华亭核桃”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进一步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据介绍,华亭县发展核桃产业较早的上关、神峪、安口3个乡镇部分村社,群众核桃年人均收入达到2600多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通过栽植核桃,该县在改善生态,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等方面实现了多重收益。

  为提高产量和效益,华亭县狠抓高接换优、施肥浇水、松土除草、修枝抹芽、越冬防寒、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同时引导公司、大户参与核桃产业开发建设,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景象。目前,行走在华亭乡村尤其是南部地区,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或大或小的核桃树,这些新植的、嫁接的核桃新枝,生长得郁郁葱葱,不仅展示着新品种的生机,更展现出老产业的希望。

  记者 胥富春 何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