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人难忘的记忆——日机轰炸平凉纪实

21.08.2015  13:15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应当不忘历史,永远铭记日本法西斯推行侵略战争给我们造成的深重灾难。

  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九百多座城市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平凉是其中之一。

  1938年日本占领山西大部分地区以后,在运城建立了以阳明堡为中心的空军基地,开始实施对延安、平凉、兰州一线的狂轰滥炸,妄图以空中优势摧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为进一步侵占我国大西北做好西渡黄河地面作战的准备。日寇曾叫嚣三个月打通陕、甘、新欧亚通道,扬言在阿拉木图(今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曾为该国首都)与德国实现两大法西斯侵略者的会师。平凉是西兰公路(今312国道)交通枢纽,是日寇实现日德会师的必经之途,必然成为日本侵略者空袭甘肃省两大目标(兰州、平凉)之一。

  当时,虽然全面抗战爆发已近两年,但甘肃远离华北、华东前线,是抗日后方,社会秩序依旧和往日一样较为平静。尽管机关、团体、学校、报纸抗日救亡的宣传如火如荼,抗日后援组织纷纷建立,但由于国力长期积贫积弱,甘肃省仅兰州市在北塔山矗有不多几门苏联援助的高射炮,从而保障了黄河铁桥未被日机炸毁,而平凉基本上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1939年2月9日,星期四,农历戊寅年腊月二十一日,上午9时,平凉城区四面突然响起空袭警报。此前,平凉从未作过防空演习,群众并不知晓紧急警报的钟声是急促而又连续不停的的声音,也不知黑色气球升起是告知敌机已经飞临城市上空。只见满城军警宪兵紧急出动,军号声、口哨声、呼喊声响成一片,宣布全城立即进入戒严状态。对于这一切,人们只是好奇。

  东关北沙石滩(今沙岗市场)是当时的粮食、牲畜杂货市场,人口流动密集,交易购物频繁。由于年关将近群众往来熙熙攘攘,置办年货的人格外多,这时虽有警察呼喊赶快疏散,赶快躲避,但有的人仍旧驻足观望。不到半个小时,东北方向上空传来敌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漫天响成一片。和平已久的人们,不但稀奇地抬头观望,有的人还指数着排着三角队形的敌机机群:“二十架、二十一架……”就在这时,突然,一颗接一颗的炸弹呼啸着尖厉的哨声临空而降,霎时,东关一带,尤其人口密集的北沙石滩,接二连三的爆炸震得天摇地动,随之,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尘土弥漫,血肉横飞,一座热闹毫无防备的平凉城,顷刻间变成了日本法西斯绞杀的屠场。炸弹爆炸后的声浪尚未散息,敌机在毫无对手的情况下,竟然低空俯冲下来,对着手无寸铁的群众,不分老弱妇孺,来回轮番扫射。善良的人们倒在血泊里,在火光冲天的浓烟中哭爹喊娘。

  日机这次突然袭击,共出动轰炸机和作战机29架,主要目标是兰州,因弹载沉重,先在平凉作中途卸载轰炸。二次大战以来,日本对中国实施长达6年零10个月的不间断的空袭轰炸,根本不顾国际公约,不分军事区居民区,均作无差别轰炸。轰炸中,不仅投下超常规的TNT炸弹,还有燃烧弹、细菌弹。

  日机这次轰炸,平凉被炸死炸伤500多人,房屋、牲畜及各种财物被毁不计其数,伤亡最重的是北沙石滩的粮食和牲畜市场。当时正逢农历年关将近,集市上人畜拥挤,当警报突发时,人慌马乱,无法疏散,无处躲避,进城粜粮的农民,守着自己的粮袋不愿离开,敌机低空对着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投弹、扫射。北沙石滩到处都是累累弹坑、尸横遍野。被射杀的牛马,有的挣扎着伸腿颤抖,有的头颅被炸飞,挂在了中山桥的栏杆上。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一条腿被炸断,倒卧在血泊中,怀里还紧紧抱着十岁左右的孙子。孙子浑身是血,腹部被敌机扫射击中,嘴角流血,僵硬的手指还攥着半块吃剩的馒头。城内北后街薛佐唐一家父子三口,父携子从大街仓忙奔回,刚到大门口,一颗炸弹落下,三人同时遇难,脑浆溅在门墙上,此刻家中妻子正在分娩,爆炸声中所生一子,刚一落地即成无父孤儿,取名薛三保,以纪念其父兄。此人曾与我同学,经常提及此事。

  这次轰炸中,平凉火柴厂(今平凉二中旧址)全部厂毁人亡,炸死职工20多人,由于血肉模糊无法辨认,全部掩埋于厂南倒塌的城墙脚下。厂房东面纵横三十多米的弹坑,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学校每日倾倒垃圾还未填平。当时西瓜园有平凉最大的一家泰华织呢厂,烟囱、机器在轰炸中亦遭损毁。抗战中一直停产,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恢复生产。东城门附近一制帽店被炸弹夷为平地,店主全家身亡。柳树巷驻有绥远(今内蒙)骆驼商队,日机以骆驼为扫射目标,轮番俯冲,射杀骆驼上百匹,骆驼血流成河,染红了柳树巷的渠水。

  这次轰炸的惨状,不但触目惊心,而且惨不忍睹,此事虽过去七十多年,亲身经历过的平凉老人回忆起“跑飞机”,仍然痛恨难消,悲愤难平。

  记者 孟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