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村镇人饮安全适用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取得重要突破

13.01.2017  22:36

在我国广大的西北干旱半干旱缺水村镇地区,当地群众收集屋檐水,硬化集流场集流雨水并储存于地下水窖中,用于日常生活用水,缺乏必要的雨水净化措施。窖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饮用,水质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村镇供水处理领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解决“人饮安全”问题,找到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安全、操作简单、廉价的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体系,成为这些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由兰州天际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干旱地区村镇人饮安全适用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项目,根据甘肃省缺水村镇地区经济技术特点,针对村镇地区集雨饮用水源地污染严重,以保护集雨水源地和保障饮水安全为目标,揭示了干旱地区村镇窖水水质特性及水质变化规律,建立了集雨水水质人饮安全评价导则;形成了2项适合干旱地区村镇集雨水源地污染源控制技术和4项集雨水水质净化技术;研制了6套廉价的、农民适用的集雨窖水处理设备;编制1套干旱地区村镇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规程,从而形成了适合干旱地区村镇及农村地区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体系。项目成果在环县、会宁等地示范推广,得到了用户的好评,适用于解决干旱地区村镇的饮水水源短缺及水质安全问题,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实用性、先进性,其研制的水处理设备干旱地区村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项目的实施,研究成果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对于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雨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升饮用水污染控制与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