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写在中国共产党兰州市西固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之际(一)

18.11.2016  17:35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每年为民兴办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难事。五年来,全力抓好就业、就学、就医、收入、住房等民生保障工程,累计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资金达到48.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2.28%,是“十一五”时期的2.25倍。

  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兰州市西固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谋划开启今后五年的重点。过去的五年,是西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的五年,是西固转型跨越发展有效探索新路径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内外形势变化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西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加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加速、全区综合实力进档升位。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生命”工程,围绕陆港经济、文化旅游、高端商贸等重点领域,强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落地,实行项目指挥部、例会调度和“五个全员”模式,凝练储备和谋划实施了300个重点项目。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81亿元、一般性公共财政收入1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4倍、3.03倍、1.7倍、1.99倍,均创历史新高。

  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夯实产业转型基础

  按照“聚焦转型、突出项目、优化结构”的思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明德庄园、首石发两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初具规模;大力发展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一区两线三组团”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逐步成型;东川铁路货运中心建成运行,兰州国际港务区建设全面铺开;金城公园(一期)、体育场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关山森林公园、河口古镇等十大文化旅游核心项目有序推进,虹盛时尚购物广场、荔昌月星家居等商业项目建成投用,丝路电商园、软通动力跨境电商平台基本建成,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末的1比75比24调整为1比56比43,呈现出“一产基础稳固、二产品质提升、三产规模壮大”的良好态势。

  完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引领,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农村建设,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在区”试点工作,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启动实施了一批市政道路、校舍改造、文体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获得国开行50亿元信贷资金,实施了兰西铁苑、东川两大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川高铁、南山路、兰永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南绕城高速、西新线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三纵四横两桥”骨干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以“五城联创”为总抓手,大力开展“6+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加大违法建设拆除、黑车运营管控和网格化管理力度,城市管理绩效考核连年保持全市第一。创新实施“3+8”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模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以年均8%的增幅实现“五连增”。启动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实现排污全清零。

  发展社会事业,群众福祉逐年增多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每年为民兴办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难事。五年来,全力抓好就业、就学、就医、收入、住房等民生保障工程,累计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资金达到48.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2.28%,是“十一五”时期的2.25倍。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考上线率、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在全国首创“母亲教育”模式,社会教育成效显著。实施三大医疗机构建设,率先在全省启动“社区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成功举办28届“西固之夏”活动,“乡村舞台”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市民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失地农民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市实现“五险合一”。

  强化社会治理,稳定大局日益巩固

  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和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全面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围绕“平安西固”建设,发挥三维数字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建立了以“楼院为网底、网格为主体、社区为骨干、城市管理综合运行平台为枢纽”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了覆盖城乡村社和部门行业的“145”大调解工作格局,强化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三级无毒区”创建全面巩固。创新实施危化企业“ABC”分类监管模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总量较“十一五”时期下降57%。率先在全省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始终抓牢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强化对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先后研究提出了加强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4566”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工作推进、责任落实、基础保障等各项机制制度,理顺了全区机关党组和党组织设置“两条线”,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延伸到各单位、各部门;梳理了21个层面193项党建责任清单,有效促进党建责任落实。持续推进作风改进,制定并严格执行区委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十六条”和严肃工作纪律“二十四条”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效解决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领导干部“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把好选人用人关,严格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树牢正确导向,按照“能岗相适”原则,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配齐配强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实施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办法,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模式在全省、全市得以推广;全面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切实靠实党建工作责任;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幅提高村、社区办公经费和干部薪酬待遇,不断深化拓展“为民服务代理制”“民情流水线”工程和“支部+协会”等党建服务品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建立了“387”责任体系,健全完善了10大机制、20项制度,扎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警示教育、廉政约谈和执纪问责,持续传导责任压力,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与此同时,认真履行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职责,坚持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集体研究、齐抓共管,形成了工作合力。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爱国统一战线得到新的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防和双拥共建工作成效显著,成功蝉联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