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决不能敷衍 三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10.01.2018  20:01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敷衍。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必须注重“扶”的效果,“下沉到村、扶持到户”,准确对接贫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好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的作用,真正帮到他们的心坎上。

    近些年,各地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很多贫困村“脱胎换骨”,贫困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也有个别地方,帮扶行动“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工作犹如“井里的葫芦,看似沉下去,其实还浮着”。比如,有的驻村干部,下去了一年半载,还说不清村里的情况如何,主要困难在哪,贫困户种什么、养什么,成本多少、收入多少,更是一本糊涂账。有的结对干部,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每次进村入户,仅停留在走访慰问层面,只会做些“表面文章”,根本谈不上给贫困户想办法、谋出路。这些“花拳绣腿”现象,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对脱贫攻坚并无多大帮助。而且,驻村帮扶“没想法”,结对帮扶“一窝蜂”,还给当地贫困群众造成一定困扰,也给下面乡村增添很多麻烦,结果带来一片怨言。

    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还在上面。有的单位把选派驻村干部当成一种负担,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将不善沟通、不懂农情的干部派下去,结果“进村入不了户、入户干不了事”;甚至借机“甩包袱”,将政治素质不高、担当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的干部派下去,反而把“庸、懒、散、慢”的作风带到基层。有的单位,结对帮扶不上心、不用心,只为交差了事,简单摊派任务,每年下去几回,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涛声依旧”,被帮扶群众的境况并没有根本性好转;而且,简单搞“拉郎配”,盲目凑“结对数”,基至出现1个干部帮几十个贫困户的现象。这些问题,反映出个别单位对待脱贫攻坚,仍然认识不深、作风不实,缺乏责任意识、没有担当精神。

    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务之急,必须以“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坚强定力,比筹谋、看行动,你追我赶、扎实推进,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攻坚战。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切实把好帮扶工作的“用人关”,精心选派德才兼备的干部驻村、结对,确保扶到根上、帮出实效,真正让贫困村、贫困户从中受益。此外,要进一步强化问责,对于不合格的干部,“扶贫不力、就地换人”,有效落实“召回”机制;要进一步传导压力,通过日常检查、巡回督导、考核排位等一系列动作,让制度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坚决杜绝“不谋事、不干事、不成事”的现象。同时,对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帮扶干部,及时兑现承诺,或表彰奖励,或提拔使用,充分营造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实施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帮扶。既要保证“谁来扶”,更要知道“怎么扶”。只有下沉到村、扶持到户,用真心、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不断下好“绣花”功夫,充分确保帮扶效果,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甘肃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