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常精彩:体悟历史 汲取力量

25.08.2014  20:39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常精彩

  2014年7月21日——30日,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共甘肃省党委宣传部、甘肃省教育厅、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组织的全省“高校师生暑期红色之旅”活动。从兰州整装出发,到会宁的红军会师塔前庄严宣誓,一路追溯红军的足迹,我们亲身领略了长征精神的洗礼,用心体悟了这生生不息的革命传统,这对于重塑信仰的魅力,改造我们的价值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

  一、甘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路走来,我们虔诚地感念了历史,也欣喜地看到了传承。甘肃,的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片红色的土地上,需要我们虔诚地铭记、深刻地体悟、用心地传承的很多很多。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今天的会宁对革命精神传承的最好的是“三苦两乐”的会宁教育精神,秉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理念,走出了一条艰苦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教育的实践之路,为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的主题雕塑——胜利指针,雄浑庄严,革命精神世代传承。这里有一个13岁参军的红军战士于新元,他后来成为雷锋的入党介绍人。谁又教会了谁,懂得感恩与回馈,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华池南梁,在国内二次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唯一的一块根据地,她的存在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南梁,红军长征落脚点”,今天已不能体味毛主席踏上哈达铺闻听北边尚有这一块红色根据地时心头闪过的那一丝欣慰与喜悦,但这样总结真的很好,有些历史需要虔诚地铭记。

  从两当兵变的300多义士,到原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有才的英勇就义,是对信仰的忠诚诠释。历史的回声嘹亮,张有才被敌人押往刑场时视死如归,高唱花儿:“桦柴劈成碌斸棋,红军教我当主席,豁出人头手里提,你把爷们啊么呢!”不是每个人都有信仰,但有信仰的人精神上的是强大的。信仰的东西也不是都对,但正确的信仰却能催生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驻足天险腊子口,军号的惊人回响,唤不醒沉睡的战士,只有腊子河向我们汹汹讲述,子弹是怎样穿过英雄们的胸膛,还有那沿着山脊展开的流血和光荣的征途……

  中央红军脱离根据地作战整整一年,部队由8万6千多人锐减为不到1万人,却仍然没有找到立足之地,被包围、被分割、被切断随时在身边,死亡和覆灭随时在身边。红军在如此弱小的情况下,打通国际路线,背靠苏联一度成为一个生死存亡的决策,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甚至做好了分散游击这种不得已的准备。

  命运关上一扇门时,坚强的逐光者常常会打开另一叶窗。艰难行军至哈达铺,《大公报》上那一席关于“陕匪势猖獗,徐海东窜至陇东,刘志丹犯扰吴堡”的描述,带了另一种转机和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1935年9月27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通渭榜罗镇,中共中央正式作出了到陕北建立根据地,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29日晚在文庙街小学召开的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激情朗诵了他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鼓舞红军踏上最后的征程。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据统计,红军长征380余天,期间只休整44天,其余340多天均在行军打仗。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红军正是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熔炼出了最顽强不息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历史之美在于从复杂凌乱的线索中找到规律,发现大势。触摸红军在甘肃这一段历史,你总会感觉到它的悲壮和艰辛,因为它承载着中国工农红军命运转折的大局——那就是,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也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关乎着一支军队的生死,也关乎一个政党的存亡,进而关乎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