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一:以市民农庄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国务院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总结交流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我委近日召开城乡要素高效配置交流座谈会,11个地区和单位介绍了各自的探索和经验。郑新立、胡存智等专家参会并对这些地区的探索和经验做了点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新型城镇化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是投资需求的“加速器”,也是促进创新创业、深化改革的综合平台。当前,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重要抓手,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补短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培育新动能的积极作用。
各地的探索和实践,对带动和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推出这些案例,供大家更好地交流和研讨。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一:
以市民农庄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模式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遵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开金融公司根据多年来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体会,提出以市民农庄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思路,并且正在大中城市周边、市场条件比较成熟的部分农村地区谋划试点,力争尽快实现模式突破,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一、市民农庄模式的基本内涵
以市民农庄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具有十大特征:
(一)坚持原则。即恪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变、农民身份不变、保护基本农田、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等改革基本原则。
(二)搭建平台。即将城市开发中“大公司、大平台”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复制到乡村建设中。农民、村集体以自身的土地权益出资,与国开金融和社会资本合作,搭建融合农民利益的市场化开发平台,负责村域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营。农民作为优先股股东,获得超过现有平均收入水平的固定分红,不承担村域开发的风险责任。
(三)统筹规划。即乡村开发平台会同地方政府,根据山川地形和产业定位,对村域土地进行重新的科学规划和功能布局。
(四)安置农民。即乡村开发平台出资建设集中的农民社区(或小集镇),农民免费入住,把农民从分散落后的自然村落中解放出来,享受城镇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功能。
(五)基础配套。即乡村开发平台出资建设统一的村域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整治、乡村道路、水电气讯、环境打造等传统建设内容,也包括绿色乡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运用、废物处理、智慧乡村、海绵乡村等新兴内容,体现绿色化发展目标。
(六)建设农庄。即乡村开发平台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庄,通过长期租赁,吸引企业和市民下乡办公、生活和创业。
(七)发展产业。即乡村开发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整体谋划实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是生态农业(一产提升)和乡村办公、乡村旅游、乡村养生等三产功能。
(八)政府减负。对于市场条件和收益前景比较好的市民农庄项目,完全由乡村开发平台出资建设,纯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出资。对于投资成本高、回收有压力的项目,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分担基础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优化项目规划条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方式,给予支持补贴。
(九)文化传承。国开金融将整合国内领先的乡土文化机构,搭建服务于全国市民农庄项目的乡土文化运营平台:对于拟进行改造开发的村庄,提前开展文化调查,在乡村重建中保留乡土文化元素,并引入高品质的商业运营(乡村工坊、乡土文化产品开发等),传承弘扬乡土文化。
(十)实现目标。即市民农庄模式将带来“三农”的颠覆性变革,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面貌整体改善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农民的资产被激活,财产性收入成倍增加,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是改善了居住条件;二是作为股东,拥有乡村开发平台的股权分红;三是作为产业工人,拥有为乡村产业提供服务的工资收入。
在上述乡村统筹开发模式中,市民农庄只是一个有限的组成部分,但却成为整个模式的抓手和核心:一是市民农庄能够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使市民上山下乡、真正融入乡村,以城乡的人员一体化流动带动各项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特别是通过市民大规模的投资消费,有效带动乡村发展;二是市民农庄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通过市场运营能够有效回流资金,支撑乡村高品质开发建设的大额成本,这是整个商业模式得以建立的关键环节。
进一步讲,市民农庄模式的本质就是:在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动摇和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顺应市民阶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建立以市民农庄为抓手、以“大企业融合村民企业”为平台、以“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统筹实施”为方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鼓励市民下乡、投资消费,为乡村建设的巨额资金投入“买单”,最终形成“上合中央政策、下契民众利益”的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统筹解决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面貌改善的三农问题。
二、市民农庄模式的缘起
国开金融提出市民农庄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基于对当前乡村现状的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有三缺:缺人气、缺人才、缺钱。市民农庄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市民下乡,解决农村缺人、活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够实现企业下乡,解决农村发展的人才和资金问题。
(二)基于对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分析。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缺商业模式,导致社会资本进不来、留不住,乡村建设又无法完全依靠政府投资,进展缓慢。市民农庄模式是一个值得试点探索的新商业模式。二是缺统筹实施,导致乡村建设普遍处于比较分散和自发的状态。市民农庄模式依托“大企业、大谋划、大资金、大运营”,通过高品质的统筹谋划和大规模的系统实施,将农民富裕、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能够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有望达到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水平。
(三)基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富裕阶层的壮大,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的田园生活梦想被快速点燃。回归自然,享有乡村的生活休闲空间,代表着更高远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是中国梦的重要体现。习总书记讲,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对于市民下乡的良性需求,由于政策限制无法形成有效供给,应该按照“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要求,进行有效疏导。特别是结合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扶贫开发等重大任务,通过以市民农庄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将极大催生市民阶层的投资消费热情,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能量,形成席卷全国的城乡建设大潮。进一步讲,市民农庄吸引的主要是城市的知识和富裕阶层,特别是企业主、艺术家、高级白领、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等,不仅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更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他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发展理念乃至生活态度,将极大带动乡村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市民农庄模式的长期战略价值
市民农庄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依托市民阶层的消费力和带动力,大中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市民阶层的辐射能力更强,试点成功的把握性更大。所以,我们采取“先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农村试点,然后再逐步向偏远的农村地区复制”的推进策略。我们认为,市民农庄模式如果谋划实施得当,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大中城市周边的乡村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带动全国乡村面貌的改善提升。
另外,我们有一个初步测算,按照市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一小时交通圈(半径100公里左右)计算,理论上每个大中城市周边可实施市民农庄模式的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全国累计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从国开金融谋划中的几个试点项目来看,每平方公里的乡村建设投资强度不低于1.5亿(包含农民安置、基础设施、市民农庄、相关的旅游休闲等产业投入),理论投资总量将超过150万亿。如果按照未来30年持续建设考虑,平均每年的理论投资总量将超过5万亿(即便在实际运作中打比较大的折扣,总量规模仍然非常可观),这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四、市民农庄模式的试点进展
国开金融自去年下半年酝酿提出市民农庄模式以来,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并纳入《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方案》,同意国开金融“推动社会资本率先投向城市郊区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城市资本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方式方法,探索市民农庄等新型模式,充分挖掘城市郊区发展潜力。”
在政策春风的鼓舞下,国开金融加快推进市民农庄模式的市场宣介和项目落地,并得到相关地方政府、合作机构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特别是一大批有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代表国内乡村建设最高水平的开发企业,已经汇聚到我们的周围,愿意和国开金融一道,积极参与市民农庄模式项目的开发建设。我们目前储备的项目,覆盖北京、天津等9个省市,涉及20多个大片区的城乡一体化开发建设,预计在今年内将陆续启动实施。国开金融将竭尽所能地做好试点,不负国家发改委和有关主管部门的信任,为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