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8市普查“开挖”大运河文化 旅游规划明年完成

17.09.2014  13:31
原标题:江苏8市普查“开挖”大运河文化

  昨天,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全面构建畅游江苏旅游体系展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江苏境内全长69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江苏省旅游局正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明年6月前将完成初稿。此外,会上还提到要完善旅游交通标识。

  现代快报记者 刘伟娟

  大运河江苏段发展规划明年完成初稿

  江苏境内大运河全长约690公里,自北向南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全省有7个遗产区、6条河道、22处历史遗存列入运河世界遗产名单,遗产点数量约占大运河全线的40%。

  据悉,江苏省旅游局组织起草了《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大运河规划建议》)。江苏省副省长傅自应在讲话稿中提到,大运河的发展规划,由江苏省旅游局和发改委要联合牵头,会同沿线各市和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交通、水利、文化等相关部门成立省运河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发挥省级层面指导、协调作用,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尽早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明年6月底前,完成初稿。

  “开挖”8市运河文化,扬州是代表

  傅自应要求,在大运河的发展规划中,要深入挖掘文化,彰显大运河江苏段的独特性、稀有性、文脉性,把运河旅游开发与地域文化挖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相邻区(水)域适当范围应纳入整体规划,水域(船舶)要与沿岸景观带协调一致、融为一体。

  据江苏省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运河文化内涵,各市有各市的特点。其中,数扬州最有特色。因为扬州是整个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并历时10年。他还介绍说,扬州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到唐代,南北大运河的航运开始兴盛,扬州成为四方商贾云集的宝地。而扬州城址的变迁也与运河开发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扬州最著名的瘦西湖景区,除了具有5A级旅游景区的头衔外,瘦西湖和大运河在水脉上是相通的。

  此外,淮安古运河的展示长廊,常州的运河5号创意园,无锡的清名桥休闲街区,苏州的山塘街等,都具有独特的运河文化内涵。

  利用半年时间,专项整治旅游交通标识

  对于旅游景区标识问题,每年节假日期间,旅游部门总能接到游客投诉,例如标识不清、设置不合理等。这一问题在昨天的全省旅游工作大会上,有了落实方案。江苏省旅游局组织起草了《全省旅游交通标志优化提升建议》,从今年10月起,将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全省旅游交通标志的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