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农业发展园区建设纪实

02.09.2014  13:14

  让村民和幸福有约——新城镇野麻湾农业发展园区建设纪实

  李建杰

  夏末秋初,走在新城镇野麻湾农业发展园区内的日光温室内,温室里一片片绿色铺在眼前,伴随着湿热的空气,种植户们正在清理着杂草,大伙脸上洋溢着喜悦……这里是我市首个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园,是全市品牌农产品种植基地,其“西甜瓜”和“甜椒”制种闻名河西。两年来,该园区着力打造集生态建设、高效种植、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科普培训、信息交流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农业示范园,旨在实现“六动六创新”的发展目标,让村民从此和幸福有约。

   联合驱动,创新基层党建格局

  社区联合党支部将地理位置相邻近的横沟、野麻湾、长城村三个村联合在一起,以野麻湾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5公里服务圈,为三村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环境。联合党支部重在引导各村共享种植管理经验、技术资源、市场资源,挖掘区域内产业发展潜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各村实现“强强联合、区域共建”,推动各村党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政府推动,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按照“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的原则,以“高起点规划,高科技支撑,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产出”为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布局,争创全省一流高新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政策调动,创新土地利用模式

  在“双联”行动的号召下,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非耕地日光温室建设,每座补助2.5万元。长城区委、区行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了园区道路、绿化、管网、水电、亮化等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戈壁光热资源,非耕地建设高效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城乡联动,创新联营合作模式

  抓住“双联”行动机遇,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投资建设园区。吸引城市个体老板、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园区,进驻园区搞休闲观光产业;鼓励农村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建设园区,形成“政府投一点,社会融一点,农民筹一点”的融资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成立农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民参股、入股,参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和销售,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模式。

   科技带动,创新技术服务模式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体,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依托,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先锋,以提高农产品品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野麻湾农业发展示范园区的光伏发电农业科技孵化棚,不断试验和开发出农户认可度高且质优价廉的成果和技术,园区“南果北引”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功,试验栽培的番木瓜、番石榴、台湾青枣、香蕉硕果累累。从科技孵化棚走出来的温室油桃栽培技术已在全镇推广,每年可为农户带来4-5万元的收入,每年反季节西甜瓜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收益;建设集温室环境自动监控、病虫害远程会诊、农业技术网上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把“农技站”搬到大棚里,实现信息技术与田间地头服务相结合。

   平台拉动,创新产品供销模式

  依托园区生态农业优势和信息化建设基础打造“两个平台”。一是“电子商务平台”,在园区内建设农产品销售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渠道开展市场营销,提高园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网络销售份额,探索全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式。二是“生态观光农业平台”,依托园区“四季不同景”、“南果北移”、“无土西瓜”、“育苗基地”等观光项目,利用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地蹦子”等民俗文化遗产,打造一个集高效种植、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科普培训、信息交流、旅游观光、瓜果采摘、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平台。

  通过两年的建设,园区已建成戈壁日光温室100座,其中:科技示范棚3座,育苗棚1座。配套完善了道路、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同时,新建集办公、服务、培训、农产品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园区的稳步发展,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