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亮点】武威:招商引资抓项目促跨越

07.09.2014  12:08

   8月2日,总投资15.56亿元的广东绿润灌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10万台太阳能灭虫灯和农业大型机械生产线等12个项目,在古浪工业集中区双塔产业园集中开工建设。

  至此,武威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86项,总投资1364.2亿元,拟引资金1357.8亿元,落实到位资金366.01亿元,增长35.75%:已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668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6项,同比增加57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69亿元,增长25.01%,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5.41亿元,增长24.89%。

  武威市坚持“无中生有抓项目”,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市级领导积极寻找招商线索,主动走出去洽谈对接,县区政府及部门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对重点对象实行“点对点”招商、“上门”招商。借助民企陇上行、浙商陇上行、千名陇商回家乡以及津洽会、西洽会等平台,共洽谈对接项目325项,投资总额624.73亿元,其中签约项目236项,对接达成投资意向项目89项,已开工实施项目215项,落实到位资金141.76亿元。

  武威市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有招商责任”的理念,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投资环境,诚心诚意为入驻企业营造轻松、便捷、舒适的发展环境。坚持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放在项目落地、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上,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重大签约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建立洽谈对接项目、签约项目、开工在建项目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全面监控,有力地促进了签约项目的履约实施。6月13日,在“2014浙商大会暨移动互联传媒峰会”上,武威市被评选为“2014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武威市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项目审批核准、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评价、电力供应、注册登记、融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协调与服务。对于营双、古永高速公路等国家、省上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协调解决征地等具体问题;建立重大项目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主动跟踪服务。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调整和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落实工作,同时向县区下放了一批审批事项,大力精简各类审批事项的审批条件、申报材料和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威市政府分解下达了省市列100项重大项目建设逐月计划目标任务,严格按照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实行项目进度通报和项目推进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责任倒逼落实,确保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推行市级分管领导、部门、区(县)包抓项目自列自报工作机制,特别是对4个省政府重点推进和9个省政府督导、市上重点推进的“3341”项目工程,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市政府定期组织召开重大项目建设调度会,召集各县区、各部门和重大项目单位,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想方设法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照目标责任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顺利推进。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定期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全程跟踪督办重点项目。各项目业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和资金管理等规范要求,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的根本出路和基本方法,继续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的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和“3341”项目工程,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目前,全市实施风光电项目72项3993.5兆瓦,已建成32项1143.5兆瓦。天祝松山滩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规划、古浪百万千瓦沙漠生态光伏发电基地规划分别上报国家能源局、省发改委。雷台330千伏变电站已建成投运,红沙岗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33亿元,计划今年8月底运行。热电联产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在进行资产移交,8月初复工建设。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是全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也是全省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于8月封关运营。黄羊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1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6.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52亿元。武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已试运行,正在准备验收工作;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正在引进安徽路网建设集团投资建设,已达成意向性协议。(记者 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