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委组织部双联行动见成效:烟雨陇上 干江坝的华丽转身

28.10.2014  17:46

    红砖白墙,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炊烟袅袅……置身这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的美丽村庄,让你很难与三年前那个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没错,这就是陇南市委组织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的联系村,如今,它有一个充满希望与期待的新名字——梅园新村。

    从干江坝到梅园新村,不只是简单地名称变化,陇南市委组织部的每一位干部都与村民们一起,见证了这三年间干江坝的美丽“蜕变”。

    “小三通”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2012年3月15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景瑜第一次带领干部职工来到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干江坝村,入户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充分了解了村里的现状,听取了群众的想法和建议,确定了帮扶思路和措施,决定首先协调县乡有关单位解决村里基础设施长期滞后的问题。

    5个月之后,村里的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硬化的路面让村里人不再犯愁雨天出行问题,更重要的是移动基站的设立加强了村里与外界的沟通联系。有了“小三通”的保障,村民们尝到了双联工作实打实的帮扶,增强了过好日子的信心,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打算。

    “在外打工回来走到村口,看到村里的新房子还有干净的水泥路面都有点儿不敢相信哩,干部们给咱们村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们自己也要好好加劲干!”村民尹世奎激动地说。

    “三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解决了基础设施多年发展滞后的难题,市委组织部的干部们没有停留和满足,又瞄准了如何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这个目标。

    三年前,经过实地调研和征求村民意愿,市委组织部支持村民10万元种植魔芋。如今,魔芋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个儿大的已经有四五斤重,小的也有二三斤。按照一斤1.5元的收购价格,仅魔芋这一项每家每户就能增收近2000元。再加上销售土鸡和鸡蛋的收入,预计梅园新村今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与三年前人均收入1400元相比,已经初步实现脱贫的帮扶目标。

    此外,根据村里有很多壮劳力都会泥水活的特点,市委组织部还派出县级干部担任驻村指导员,组织有手艺的村民成立建筑施工队,并多方联系外出务工去处,帮助村民走出去增加收入。

    “设基金”鼓励村民重视教育

    在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市委组织部更关注梅园新村的教育问题。梅园新村地处大山深处,多年来村民的最高学历仅是初中,几户村民家的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了。

    针对这种情况,市委组织部干部职工自掏腰包为梅园新村设立了“双联教育奖励基金”,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奖励10000元,考上大专、中专的学生奖励5000元。2013年8月,从梅园新村传来喜讯:18岁的张国成和郭福军相继收到了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结束了梅园新村自恢复高考以来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的历史。

    市委组织部得知消息后,当即派专人向张国成和郭福军分别送去“教育奖励基金”10000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用学到的知识为家乡作出贡献。

    如今梅园新村已经考出了4位大学生,几年后,他们将成为家乡新一代的“智囊团”。

     “新起点” 带动村庄持续发展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梅园新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康县阳坝镇还精心挑选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更好地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在2014年10月份的双联工作座谈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景瑜对梅园新村的帮扶工作作出总结,表示近三年的双联工作成效显著,在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基本脱贫的初级目标之后,双联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又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如何帮助村里发展主导产业,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

    崔景瑜还郑重地宣布,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先期落实帮扶资金5万元,作为梅园新村建筑工程队的启动资金,并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鼓励他们把一技之长更好地转化为增收致富的好本领。

    如今的梅园新村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村民们的干劲儿更足,期望也更高。梅园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雍艳花十分激动地表示:“以前村民们不敢想的事儿现在都成了现实,有市委组织部的长期帮扶,我一定会一心一意带领村民好好干,争取三年后让梅园新村再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