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引才难留才难 庆阳市大力扶持毕业大学生回乡就业

26.05.2021  09:31

   中国甘肃网5月25日讯 (本网记者  程健)5月25日下午,人社部“人社服务标兵万里行”宣讲调研活动在庆阳市继续开展调研工作。期间,人社服务标兵一行等来到庆阳正德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走访了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

  据了解,2013年3月庆阳市在全省首创实施扶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政策,拿出1000万补贴就业大学生。结合2018年全省实施扶持大学生回乡就业政策,截至目前,已有5万名大学生回到庆阳就业,2.6万名在企业就业。其中,政府扶持引导的在企业就业大学生多达1.1万名,扶持资金约4.5亿元。

  庆阳正德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殷长申、企管部部长高倩就是其中的两名。

  殷长申是庆阳西峰人,在福建上的大学,毕业后准备在南方打拼,因为是家里的独苗,在父母的呼唤下回到家乡,遂一门心思考公务员,考试落榜后选择到物业公司打工。2013年,通过西峰区组织的招聘会来到庆阳正德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庆阳这边没啥大的企业,自己学的又是电力专业,只能去物业公司维修电路,但心思还是考公务员。”殷长申说,“了解了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扶持政策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没想到被招录了。”

  “2014年,从兰州上完大学后了解到庆阳市有扶持大学生的政策,遂自己找来应聘。即便被录取了,刚开始也没想着一心一意留下来,想着去考试。”和殷长申一样,高倩的目标也是考公务员。她说,“当时的补贴是600元每月,上班后发现比其他员工工资高,这让我很激动,有了信心继续干。”

  就这样,殷长申和高倩在企业里一干就是8年多,并一步步成长为企业中层干部。如今,不需要政府的补贴,他们的收入也非常可观。庆阳正德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从介绍,截至目前企业已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引进毕业大学生19名,其中两人离开公司去创业,一人考上了公务员,一人去了外地就业,其他人一直留在公司。

  庆阳市就业局局长许晓远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回来,即使有回来的也选择报考公务员,为了减缓就业压力、转变大家的就业观念,解决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庆阳市多措并举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就业。

  “因为有补贴、待遇较高,加上政府引导、推介、扶持,吸引了一部分大学生回到家乡。”许晓远说,“到企业就业、被扶持的三年里,他们的适应力、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大多数人便选择继续留下来。长此以往,逐步改变了大家的就业观念,逐渐地有更多的毕业大学生愿意回到家乡、愿意到企业就业。

  不仅如此,这些引导、扶持政策还减轻了企业用人压力,解决了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

  “每年,我们至少举办两场大型企业招聘会,本地300多家企业参加,1万多人应聘选岗。”许晓远介绍,就业后,企业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孵化机会。在企业的三年里,大多数大学生都完成了步入社会、社会经验积累、技能的提升、资金的积累,通过这些平台有了创业的想法,一部分人勇于实践并创业成功。

  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魏姣姣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刚毕业时,我不在这里的羊厂上班,第二年得知这边有扶持政策后才选择到这里来,没想到上班第一个月就收到了1500元的补贴。”魏姣姣说,“因为是本地人,每月在正常工资基础上多收入1500元,这对我们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诱人,也非常宝贵。从刚开始的2000多工资到第二年3000多、4000多,这个补助并没有因为工资高了而取消,一直持续了三年。”

  于是,魏姣姣工作更加努力,能力也快速提升。短短几年时间,她已经成长为了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峰一厂的厂长,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我们厂现在有5名大学生,都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层人员,这都得益于扶持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好政策。”魏姣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