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助推富民产业增收增效

19.01.2015  13:34

  原标题:有“机”化助推农业现代化——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纪实

  1月12日,廖应连正在利用冬闲时节保养农机具。(记者 杨洋 图)

  导读: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机械化的“触手”遍及我市种植、畜牧、林果等富民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据市农机局统计,我市共拥有农机具1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179万千瓦,农田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7%,农业机械化水平居于全省前列。

  购补政策惠农利农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我花8.5万元购买了一台‘东方红850拖拉机’,按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0%的政策,国家给我补了2.5万元,搞运输、耕地,一年下来收入4万多块钱。”1月12日庆城县应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应连告诉记者,应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中,有90%是享受了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购置的。

  据悉,农机补贴政策实施11年来,我市共争取落实中央、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亿多元,补贴投放农机具121290台,受益农户102605户。有一组数据可以反映补贴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79万千瓦,比补贴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净增93.12千瓦,翻了一番有余;拖拉机达到4万多台,比2003年净增2.5万多台,增长了167%;补贴机具动力和拖拉机数量占到了净增数的90%以上。

  农机装备水平的大幅提高,为我市开展各类农业科技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等为重点的国家、省、市列科技项目达到28个。全市各类农机化科技示范点90个,玉米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果园及设施农业、机械深松等技术得到推广。

  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尽管近年来我市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众多的农机分散在各家各户,农机重复率高、利用率低。“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农机手抱团发展,让农机发挥集团效应,不但可以提高农机的利用率,也有助于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庆阳市农机局局长冯良说。

  至2014年底,我市共成立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52家,入社社员达到1691个(户),从业人员1602人,有农机具3987台(套),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度总收入达4311万元。

  “目前永春农机合作社里有旋耕机、深松机、联合整地机等动力机械11台,配套机具25台。去年播种总面积5000余亩,耕种总面积3000余亩。”1月10日,庆城县驿马镇永春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孙明发告诉记者说。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或者农机具入股,合作社组织社员联系本地作业和跨区作业,不仅实现了利润翻倍,更服务了群众生产,实现了农机户、撂荒户、合作社的“多赢”。

  “民办、民营、民受益”,是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最大特点,为了鼓励农民群众联合起来,建办农机合作社,我市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累计为农机合作社的建办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990多万元,地方财政扶持159万多元。

  廖应连成立农机合作社后,庆城县农机局就积极为他争取扶持资金,投资30多万元,为合作社建起了机具棚、打了水泥院坪。他说:“原来,村民有机具的大都放在露天,尤其是一些大机具,单家独户建棚根本投资不起,也划不来为一台大机具修一个库棚,不好保养,现在国家投资为我们修了机具棚,我们社员的机具全都集中放在这里,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如今我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出现了牧草收获专业化、青贮收获及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化、林果蔬菜植保专业化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除了提供生产环节的作业外,开始向初加工发展,并参与土地流转。

  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助推富民产业增收增效

  把农机请回家,还得和农艺结合起来,不然这个驰骋田野的“铁牛”也会变成无用的“铁疙瘩”。随着我市农机装备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高,一些农机具“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农机具结合农艺进行科研开发和改良显得尤为重要。玉米联合收割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几年前,我市就引进了玉米联合收割机,但由于我省独有的双垄沟播技术,玉米的行距不均,而国内普遍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却是均行收割,这导致在收割中隔行就要压倒一行玉米,严重影响了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推广。为此,我市农机部门多次外出考察,赴河北和河南厂家,共同攻关,对收割机进行改造,由原来的大三行改为小四行,增加了玉米秸秆回收装置和集草箱,解决了玉米收获不对行和草料难回收利用的难题。

  同时,在我市畜牧、苹果、苗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过程中,由各级农机部门推广、改良、研制的农机已经渗透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在劳动强度较大的苹果产业上,栽植、日常管理、施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从栽植苹果树时的挖坑机,喷药的自走式喷雾机,再到施肥用的微耕机等,“小机器”真正实现了“大用场”。据庆城县赤城乡驰骋农机合作社社长宇宏洲介绍,在他的农机合作社,用于果园管理的小型机械有100多台。果园管理实现机械化,果农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少,也化解了果农老龄化带来的发展难题。

  庆城县金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地,去年合作社把160亩地种上了玉米。到秋季收割玉米的时候,社长宋金锁却比往年“淡定”多了。“前些年收割玉米,光工人至少得请12个,花一个多月时间收割,如今合作社里农机具应有尽有,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只用了6个工人,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能省一半的劳务费。”据统计,我市小麦生产耕、播、收机械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2.8%、90.3%和90.5%,玉米达到72.7%、39.7%、19.1%,特别是玉米机收,由5年前全部由人力收割发展到2014年的43.9万亩,真正实现了高效节劳、增产增收。(记者 丁艳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