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才是检验火车票价的“试金石”
发改委铁路专家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普铁客运价格上调预期临近,最快年底将上调,高铁票价将实行浮动制。
中国铁路基础客运票价最后一次调整是1995年定下的0.05861元/公里,此后近20年没有调整过。这主要是兼顾到公益属性,而同时期的物价、成本等诸多因素也就不会在一纸火车票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铁路客运价格的松动迹象,在短期内遭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在所难免。成本考量和情绪表达,成了对火车票价走势的直观体现。不过,对于火车票价格最后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博弈,就显得没那么简单。
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抓紧制定价格改革方案,以逐步有序地改革能源、交通、环保、医疗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价格改革要贴合着市场经济前行。同时,价格改革并不就是简单的“涨价”,而是为了从现实出发,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的合理价格机制。
多年未变的火车票价,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家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措施。但是,价格是配置资源的杠杆,也是市场流通的关键点。长期处于市场价格之下的火车票价,却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深层次的“幸福感”。在运力资源逼仄的情况下,火车票和市场需求形成了倒挂,从中滋生的钱票交易和黄牛现象也屡受群众的诟病。同时,低价格带来的服务瓶颈也让很多人不买账。
市场的“信号灯”反馈出来情况,让火车票价有了倒逼之势。现在大的经济环境下,CPI低位徘徊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使得做为铁路盈利主体的货运压力很大。多年火车票不涨价以及铁路基础建设的加大,也使得火车票价格调整到了“窗口期”。
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火车客运票价格调整,并把它的幅度放在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市场经济和公共属性都要兼顾的问题。对于市场化充分的高铁票价,可用实行浮动制来完成资源配置。当然,火车是中国受众群最多的出行方式,它的票价调整是需要依附于这个时代的共性规律。譬如,国家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推动,日后就会在火车票消费上释放出市场能量。
张维迎教授所说,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从政策的愿望看,而是从其结果看。为了避免火车客运票价格调整后的乘客“用脚投票”,铁路部门肯定要激发出效率、服务的更多潜力。而这也是检验铁路市场成色的“试金石”。文/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