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召开党员干部参与“一线救灾” 工作现场会

16.12.2016  16:08

    为总结推广救灾工作机制创新试点经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综合减灾救灾能力,12月8日,天水市民政局联合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在甘谷县召开了全市党员干部参与“一线救灾”工作现场会。会议以现场观摩、观看专题片和交流总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甘谷县武家河镇武家堡村观摩了“一线救灾”现场演练活动及资料展示版面后,召开了总结会议,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长王正茂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燕主持会议,天水市民政局局长王永祥宣读了《天水市党员干部参与“一线救灾”工作实施方案》,甘谷县政府县长申君明介绍了“一线救灾”工作经验。市政府副秘书长焦新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丁晓来,市民政局副局长晏平及各县区委组织部部长,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各县区民政局局长、救灾股长,甘谷县各乡镇和县减灾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王正茂指出,灾情发生后,建立由村社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安全撤离险区的“一线救灾”工作新机制,对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减灾救灾能力、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正茂充分肯定了甘谷县探索创新“一线救灾”工作机制所做的工作,成功经验值得学习推广。他指出试点创新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是 领导到位。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一线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都制订了试点工作方案。 二是 责任到位。明确了县直相关部门的职能,明确了乡镇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明确了村社“两委”是抢险救援的一线指挥部,实行了乡、村两级党组织“双第一”责任制。 三是 人员到位。协调医疗、交通、公安等专业部门力量建立了综合救援队伍。 四是 保障到位。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减灾救灾,全县形成了以县物资储备为中心、乡镇储备点为骨干的网络,合理建设布局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 五是 演练到位。针对县情和灾情实际,大力组织开展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演练。 六是 普及到位。积极向公众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王正茂强调,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立足实践应用,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基础资料,明确工作要求,建立“一线救灾”工作机制。“一线救灾”工作队员应做到三个清楚,才能使机制发挥实效。 一是 清楚各类自然灾害隐患点分布和灾害发生规律。 二是 清楚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基本情况。 三是 清楚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和重大天气预报。新闻宣传工作是防灾救灾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线救灾”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能通过主流新闻媒体网和政府网等渠道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发布灾情信息、宣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王正茂最后强调,建立“一线救灾”工作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实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升华,不断增强工作机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在全市推广应用。 一要 加强组织领导。各参与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二要 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  “一线救灾”工作机制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 强化督查考核。市、县两级组织、民政部门要同步加强机制推广应用工作的督查,建立“一线救灾”工作推广应用考核机制。

    王燕副市长就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 传达好会议精神。各县(区)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好会议精神,以各种形式认真传达会议精神,深刻领会试点经验。 二要 制定好工作计划。各县(区)要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试点经验,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一线救灾”工作方案。 三要 应用好试点经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履行好职责,靠实工作责任,共同把党员“一线救灾”工作机制作为提高救灾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天水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