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双联扶贫驻村工作队亮点工作扫描

11.06.2015  10:04

  原标题:到群众中做“贴心人”

  我市双联扶贫驻村工作队亮点工作扫描

   中国甘肃网6月11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 (记者 杨洋)6月5日清晨7时,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村部的广播开始播出农技知识,洪亮的声音随着清爽的晨风飘向山村的各个角落。

  上午9时之后,村部渐渐热闹起来:前来办理社保的、咨询种植养殖技术的、托驻村干部办业务的……自从村上来了双联扶贫驻村工作队,楼房子村村支书王者亮明显感觉到:村里的大事小事理顺了,邻里之间和谐了,干群关系更亲了。

  亮点一:“高冷”干部变亲民干部

  “各级干部要始终立足‘面向群众’这个精神根基,经常深入贫困乡村、贫困农户,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扶贫攻坚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给自己添些地气和底气,为群众办些实事和好事。”市委书记栾克军在我市扶贫攻坚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对各级干部说。“驻村干部就是要做‘万金油’干部,大到争取项目,小到调解矛盾纠纷,上要‘知天文’,下要懂技术,在外要为群众争取利益,在内要能和群众说上知心话。”这是环县曲子镇党委副书记、刘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徐玉杰驻村一年多来的真实感受。在徐玉杰看来,驻村工作千头万绪、琐碎复杂,凡是群众找来的事,都要受理,凡是上级安排的工作,都要办理,凡是村两委的工作,都要“插手”。

  环县楼房子村刘家塬组地处塬区,群众以苹果、瓜菜为主导产业,但是因为从村里到村部只有一条土路,遇上刮风下雨,群众出行就会严重受阻。每到瓜果成熟季节,这里的群众却因为道路不畅赶不上市场的好行情。回忆起以前秋收时节的“难肠事”,村民王有智感慨道:“有一年,我种了些甜瓜,市场上的瓜都卖到2块钱一斤了,但因为路不好,我家的瓜运不出去,眼看着要烂在地里了,也只能干着急,后来等我磕磕绊绊地运出去时,瓜价已经降到1块钱一斤了。”

  驻村工作队调研了解到刘家塬的情况后,协调村、镇、县、市四级,争取资金400万元,建成了4公里的楼房子村——刘家塬通组柏油路。王有智兴奋地说:“驻村干部给刘家塬办了一件大好事。”

  去年以来,我市在全市537个贫困村均建立了由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整合了扶贫力量,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吃住在村,服务靠前”的作用,把办公室“搬到”群众身边,把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延伸到田间地头、庄户院落,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前觉得干部高高在上,和老百姓距离很远,不把农民放在眼里,他们来到村里之后才发现个个都和善、亲切。”曲子镇楼房子村刘家塬组村民王正玺说。

  亮点二:村情户情“一口清”

  精准服务“一心亮”

  记者了解到,对驻村工作队的干部来说,每个村子里有多少口人,有几条路,是哪年修的,什么时候通上了电等情况,他们都一清二楚。全村每一家的人员构成、立地条件、经济收入、财产债务、大额支出、发展潜力等,他们也都进行对照核实、查漏补缺、填表登记,做实做准基础资料,对村情户情做到了“一口清”。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对象、精准服务,只有做到了解情况“一口清”,才能做到精准服务“一心亮”。环县北郭塬村驻村干部王惠萍告诉记者,通过入户调研,驻村工作队为贫困户建立了动态管理卡,及时掌握农户情况,精准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除此之外,驻村干部还要帮助村上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计划,推进重点帮扶项目落实;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增收产业;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等,真正做到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反映问题“直通车”。有了与群众的“零距离”相处,驻村干部不仅承担着服务员、宣传员、监督员、技术员、调解员、通信员、学习员、教导员、示范员、联络员的“十大员”作用,同时也发挥了民情调查队、政策宣传队、贫困帮扶队、民事服务队等作用。

  市政府办秘书五科科长任会军是环县环城镇张滩滩村的驻村干部,说起驻村的收获,他告诉记者:“通过驻村,与群众谈心交流,我对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群众的疾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通过帮助村上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

  亮点三:自从干部“向下跑”

  群众不再“向上跑”

  “以前有什么业务,必须得去镇上办,我们村离镇上有十几公里路,这一来一去就得两三个小时,而且也不知道去哪里办。现在村上有了村级政务中心,在村部十来分钟就办好了,少跑了很多路。”6月5日,正在环县环城镇村部村级政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刘富告诉记者。

  如今,我市将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基层站所办理的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土地流转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及申报审批等45个事项下移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公开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服务承诺。对具备条件可以直接办理的现场办理,对现场无法办理的,及时和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由便民服务中心的驻村干部集中代办,力争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跑最短的路程办结。

  根据市情实际,我市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探索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干部驻村服务模式。有些村子撤乡并镇后距离乡镇政府较远,就借鉴城镇模式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有些人口居住集中的中心村,建立起了便民服务中心;对地处塬边咀梢、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组建流动便民服务队,直接上门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把服务职能下沉,工作触角延伸,变群众办事“向上跑”为干部服务“向下跑”,使群众不出村、少跑路就能享受到政府高效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至目前,全市11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931个村(社区)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覆盖面达到70%。“以前我们骑摩托车,到乡政府找人办业务,现在驻村干部专门接待我们办业务,为我们普及政策和实用技术,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村民们说。“群众的口碑是对干部最好的评价。”环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立果说,“干部通过驻村走到了群众身边,自觉联系服务群众,帮助村上开展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锤炼了干部作风,也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