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古韵新风总相宜我市全力打造万里黄河第一楼——“黄河楼”
黄河楼南侧沿广场透视图
滔滔黄河斜贯南北,逶迤丝路横贯东西,凭借形胜之地缔造和成就了这座源远流长的塞上名城。古代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从古诗词中可知,远在唐代我市城北黄河岸边就有高楼。银滩大桥以西,与北滨河人文始祖隔河相望……“黄河楼”建设紧锣密鼓。
11月8日,记者采访时看到,工地被洁白的围墙遮掩,围墙内偌大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着做基桩承压测试,裸露土地均被覆盖。现场外,各功能区相隔,洁净有序。
正在修建的“黄河楼”位于七里河区马滩开发区,东边毗邻马滩兰州老街,西临小金沟,南连滨河路,北临黄河,其位置正好与北滨河路的华夏人文始祖园隔河相望。
项目投资近4亿元
“这里将建造一处标志性建筑,也就是被人们喻为万里黄河第一楼的‘黄河楼’建成后,集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游乐、民俗体验及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马滩黄河文化和黄河景观的地标性建筑”施工现场负责人这样说,言语中透着自信和骄傲。
他说,项目总投资3.99亿元,55.31亩,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东西向长约600米,南北最宽处约90米。项目总建筑面积51685平方米,主楼建筑高93.39米,地下1层,地上共16层,其中裙房两层,主楼为明七暗六的仿古塔式结构。项目建设单位为七里河区政府,施工单位为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设计风格上,参照了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规模和气势,博采天下名楼之长而规划建设。
“黄河之都”应有标志性建筑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被誉为“母亲河”。目前黄河风情线已经成为我市的景观轴线,被称作“外滩”和城市名片。但我市黄河风情线上景观规模小,文化内涵不足。作为黄河上游的中心城市,我市是黄河上游文化的中心地和代表地,称作“黄河之都”,应该有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即临河依水建造一座气势恢宏的黄河楼,形成我市的显性文化符号,展示甘肃及我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兰州修建一座黄河楼,通过符号化、实体化、情境化的方式,把文化和我省悠远的历史人文底蕴转换为可见、可感、可知的实体化存在,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完全是可行的。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市“黄河楼”的建设,要高起点、高规格、高效应,并参照我国名楼的规模和气势,博采天下名楼之长规划建设,建成之后使之成为万里黄河第一楼,成为弘扬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黄河景观的地标。
省政府文史研究院、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长张克复认为,“黄河楼”可集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多种需要为一体,从建设文化产品的整体思路出发设计,将“黄河楼”打造成展示甘肃和我市的载体和窗口。
现代手段展示传统精华
那么,建成后的“黄河楼”会是什么样子呢?据介绍,“黄河楼”因地制宜,裙房以雄浑的风格横向伸展形成整体的“城墙”意向,塔楼东西两侧设置单层配楼来烘托塔楼的高大伟岸,塔楼采用新中式风格,建筑色彩以木、灰色为主。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手段表达传统精华,简洁大气,古韵新风,黄河楼建设内容包括黄河楼主塔楼、裙楼、广场、河堤改造及河道疏浚等。建筑主要出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由出入口进入建筑物均可直达无障碍电梯。
景观铺装体现传统精髓
据了解,景观铺装设计分为两大分区,即入口景观广场区和主体景观观光区两部分。广场中心区铺装采用花岗岩石材及青石板等铺装,在空间形成与“黄河楼”主体的响应。广场区两侧采用的是生态透水混凝土,该方法不仅能节约建设成本,还可通过现在的施工工艺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黄河楼”主体景观观光区主要采用的是青石板和火烧面芝麻灰花岗岩。青石板材质有着古朴素雅、自然清新的特点,在装修效果上有着中式古典韵味。青石板与墙面材质相呼应,在空间形式及景观效果上起到浑然一体的效果,更能衬托建筑主体的气势。景观台阶上采用荔枝面芝麻灰花岗岩,铺装形式与广场相统一,并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景观植物衬托主楼气势
在景观植物设计方面,采用的是我市本地适宜生长的本土树种,如雪松、油松、国槐、石楠等植物,其主要目的是起到衬托主体建筑的作用。景观设施小品主要体现在休息座椅和景观树池等方面,在“黄河楼”入口景观广场区,“黄河楼”主体景观观光区的绿化区都设计有林下休息座椅,满足游人的休息。此外,各种灯光设计,也使“黄河楼”营造出夜晚美好景色。
就安全方面,“黄河楼”工程为一类高层公共建设,建筑防火类别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
业内人士认为,“黄河楼”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市历史遗存的恢复,充值体现了黄河文化,对传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城市文化品位,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