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整改3条个性突出问题

18.09.2014  14:08

  文明服务的多了,发牢骚、说怪话的少了;高高兴兴办事的多了,投诉、上访的少了;网上办社保手续的多了,来回跑路的少了;群众对人社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市人社局社保服务窗口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现象。这是市人社局综合施策、集中整改3条个性突出问题取得的明显成效。

  今年,在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直接组织意见建议征集活动中,梳理出市人社局3条个性突出问题:工作简单机械,照搬照套现象时有发生;社保局办事人员服务态度差,对问题咨询没耐心;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市人社局坚持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最大限度方便服务群众作为制定制度、落实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事人才支撑。

  针对“工作机械教条,照搬照套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市人社局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出实招、见实效。在就业创业方面,通过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和劳务市场、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等“四大平台”,建立了“15分钟公共就业圈”便捷服务机制,研发了企业用工信息地理标识的“就业e图”,求职者可在15分钟内找到适合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场所,获取用工信息,实现供需对接。在社会保障方面,研究制定了《兰州市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和《兰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明确提出了到2016年全部完成9.1万多名完全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月280元增加到320元,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由每人1428元提高到1613元。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将兰州市五区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00元提高到1350元,三县由每月1140元提高到1300元。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97元,同比增长12.4%,位列全省第一。此外,市人社局在人才引进方面、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方面研究出台了新的制度和方案。

  针对“社保大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对办事群众问题咨询没耐心,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的问题,市人社局切实优化流程、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对承办的6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限整体压缩三分之一,对主要业务工作流程逐一梳理优化,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多项主要业务均实现了即来即办,最长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由6个月缩短到4个月。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窗口推行“123工作法”,切实解决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下等“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以社会保险“五险合一”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为契机,于今年1月起逐步开展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申报工作,目前已基本可处理无人员信息变更的打单业务,其他业务正在逐步探索中。

  针对“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的问题,市人社局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守政策底线,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前8个月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5793家,追发劳动者工资9020万元,各类案件结案率达90%以上。为保护好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市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多个专项检查工作,尤其是分批次对兰州市医疗保险106家定点医院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套取社保基金行为,追回不合理医保基金支出1208.48万元,对相关医院给予了390.48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加大社保基金清欠和参保稽核力度,今年以来清欠社保基金53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