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7%左右
市委初步考虑,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我市重点将抓八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
要突出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通过加快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好的产业集群。要强化政策支撑,以兰石等制造企业为龙头,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要加快凝练储备和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从源头上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以服务业扩大消费需求、支撑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发展的“大三产”格局。要积极完善城市商务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城关东岗、七里河西客站和安宁迎门滩三个新商务集中区建设,把这三个地区重点打造成城市商业功能的疏解区,建设城市地标性的建筑群。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讲诚信、优服务的发展环境,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要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尽快完成市直部门管理企业脱钩改制、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在兰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注册登记更加方便快捷,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建立一整套相互衔接、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要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决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赋予企业、科研院所更多的自主权,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要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龙头,注重发挥好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资源整合、引领创新作用,做大用好投资基金,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整合升级,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大力培育创新企业,加快做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升级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大数据创新企业,加快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加快深化军民融合,着力打造核能军民融合、航空装备军民融合、航天科技军民融合“三大产业园”,重点发展壮大核、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应急与公共安全和生物医药七大产业,加快推进12个重点军民融合续建新建产业项目,全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关键词:对外开放
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建设大平台,不断提升兰州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对外开放功能。要构建大通道,积极融入国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的“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兰州至瓜达尔港国际公铁联运货运班列建设;加快筹备开通兰州至俄罗斯、阿塞拜疆、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城市的国际货运班列。要形成大枢纽,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我市汇聚,形成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努力把通道枢纽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打造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中转枢纽港。
关键词:城市建管精准确立未来发展“成长坐标”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切实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要用科学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大视野找准发展定位,精心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统筹规范各级各项规划,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要积极推进城市东扩战略,形成主城四区为“核心”,新区和榆中为“两翼”的“一心两翼”战略格局,精准确立兰州未来发展的“成长坐标”。要高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和区域批发市场出城入园,疏解主城区非核心功能,鼓励学校、医院向外围整体搬迁,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向外围疏解,促进新老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提升老城核心区环境品质,以现代服务业、创新产业等科学定位城关、安宁-七里河、西固三大中心区,促进城市均衡发展。加快兰州新区产城融合步伐,切实提高兰州新区、榆中和定连地区承接主城区疏解功能、吸引城市人口的能力。
持续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要紧盯群众关切强化弱项,持续破解交通拥堵难题。要积极实施立体交通建设,大力改造市区主次干道,全力打通市区内所有断头路,抓紧完成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尽快启动轨道交通3、4、5号线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加大出租车和新能源公交客车投放力度,切实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动态监测和智能指挥水平,倡导绿色出行,实现水上巴士常态营运,有序发展共享单车。要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加强老旧楼院综合整治,按照街区、片区整体开发理念,保证主城区建筑总量多减少增,特别是对腾退出的用地空间,要优先用于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实现留白增绿。全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好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同时,要突出管理创新提升治理水平,在管理上向精细化转变,在手段上向智能化转变,在方式上向法治化转变。
关键词:改善民生着力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救助等保障标准和水平。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一体化办学和省属11所中职院校原址转办基础教育,着力增加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重点解决好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要推进健康兰州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推行医联体、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培养,支持社会办医,加快推进市一院、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等新扩建项目建设,增加床位供给数量,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要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
要完善住房供给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长租公寓等租赁业务和机构化、专业化、规模化民营租赁企业发展,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抢抓国家新三年棚改计划的政策机遇,以城中村为重点,加快推进老街巷、棚户区、老工业区改造,力争利用五年时间全面消除主城区城中村,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要认真借鉴南京、长沙、贵阳等地经验,适时完善调控手段、方法和力度,探索推行新购住房在取得不动产权证后若干年内不得转让制度,坚决打击投机炒作行为。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启动运营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奥体中心和十大户外运动基地。要注重推出文艺创作精品力作,深入挖掘兰州历史文化精髓,精心打造一批原创艺术作品。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增强兰州文化和旅游吸引力。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发展壮大一批制造型龙头文化企业。
关键词:脱贫攻坚
要咬定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不放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扎扎实实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着力解决安全饮水、村组道路、危房改造等方面的短板,全面完成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工作,加快实施2018年永登县、榆中县易地搬迁项目,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力争2018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4个、市级美丽乡村20个,建设5个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60个环境整洁村、286个小康村。
关键词:生态文明
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在现有整改工作基础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整改工作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面彻底。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开展黄河湿地、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等生态修复工程,协调推进城区六大出入口景观绿化和十二大景观建设,实施南北两山绿化上水老水利维修改造项目,继续提升黄河风情线绿化景观,启动兰州植物园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等城市重点公园建设,完成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提升改造和城区绿化全覆盖等项目建设,让绿色融入自然、绿荫融入街道、绿意融入庭院,形成“城在绿中、林在城中、楼在园中、街在景中”的绿色生态大体系。
关键词:党的建设
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加强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把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来认识,逐项逐件整改落实到位,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虞海燕流毒影响,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不懈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精心谋划和组织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加大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查处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