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工业强市新篇章 ——酒泉市做强二产纪实

02.09.2016  11:37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2011年10月26日,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在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又要进一步改造提升和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为当前发展培植财源。”

  由此,酒泉市奏响了工业强市的最强音,全市发展工业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五年一个刻度,五年一个跨越。

  从2011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酒泉市工业规模和总量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13.7%。其中: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同比增长20.7%;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8.7亿元,同比增长21.5%;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3.4亿元,同比增长15.5%;201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9.4亿元,同比增长7.4%;201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4.2亿元,同比增长3.3%。到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4.6%,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4.9%。

  工业投资提速,规模企业不断壮大。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29.76亿元,年均增长8%。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202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0户。自2011年以来,全市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55户。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8户,过5亿元企业6户。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形成了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千亿元产业链为主体,煤化工、硅材料、非金属及建材、有色、黑色、石化6个百亿元产业链为支撑,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工艺美术、节能环保、工业物流、印刷包装、金属压延加工、家具装饰等9个产业集群同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的工业格局。截至2015年,酒泉市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首位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6个循环经济产业完成增加值7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4.2%。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体系初步建立,有7户企业被确定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工业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全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认定省级以上企业(行业)技术中心14户,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户;省级行业技术中心2户。累计认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户,其中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户。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目前全市省级认定新产品和新技术产品21个,其中有8个产品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

  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着力于增强工业内生动力和竞争实力,加快工业集群化布局,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五年来,酒泉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敦煌市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等6个园区被分别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试点园区,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集聚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工业发展环境。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风光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落户酒泉,其中上市集团公司建厂18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型号最多、聚焦效应最强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做强第二产业。酒泉市大力推进首位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建设酒泉国家级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基地的意见》和《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了《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互保共建优惠办法》,促进了新能源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国家规划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基本建成,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达到了915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比例达7.5%。全市光电装机达到165万千瓦,占全国比例达4%。肃州、金塔、敦煌3个省列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初具规模。风、光电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葛洲坝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风、光电基地“十二五”实现税收5.6亿元。截至2015年,全市首位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1亿元,同比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

  与此同时,酒泉市积极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补链项目,形成了年产1.5兆瓦到5兆瓦成套风机3000台(套)620万千瓦、光伏组件300兆瓦、电池150兆瓦、逆变器1000兆瓦的生产制造能力。风、光电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十二五”期间累计生产风机4782台、叶片6502套、塔筒7398套、机舱罩594套、电池组件330兆瓦、逆变器4000兆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8亿元、工业增加值218.5亿元,缴纳税金4.36亿元,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酒泉生产的风、光电成套产品不仅满足了区内市场供应,而且销往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国内及国外新能源基地。

  新能源产业的高歌猛进,让酒泉举世瞩目。酒泉连续6年成功承办了由国家能源局、中国贸促会、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玉门市列入国家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名单,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瓜州县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瓜州风电产业园被推选为“201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园区”;敦煌市列入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单,被确定为中德新能源示范城市,荣获“2015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和“201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能源城市”称号。

  项目是纲,纲举目张。酒泉市紧紧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做强第二产业。积极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酒泉市紧盯服务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努力提升工业发展规模和层次。

  围绕产业策划项目,增强招商针对性。酒泉市制定了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案,每年围绕各产业链征集、谋划、论证了立足资源优势、具有带动作用的延链、补链及配套项目,编印了产业链招商项目册,对产业链的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项目攻坚。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行动,强化措施,全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2015年,全市开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工业项目205项,当年引进资金到位额226.3亿元,资金到位率67.3%。

  强化政策保障,服务项目落地。酒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长挂帅的领导机构,凡是工业项目,可先行划拨土地,边建设边办理完善相关手续,享受优惠的土地价格,同时,工业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府重大项目并联审批绿色通道,享受一站式审批服务,工业项目落地政策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同时为激励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专门制定下发了《酒泉市工业发展暨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每年有近100个左右的工业项目得到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

  落实工作责任,推进项目建设。对确定的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逐项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实行领导和部门包挂包抓制度,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抓考核”的督查落实机制,定期组织专项调研和督查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步伐。2014年,全市开工建设非能源类工业项目43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2亿元。2015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259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7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49.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9.8%,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41.4亿元。

  风正扬帆潮正涌,蓄势跨越谋赶超。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批新企业的投产运营,酒泉工业正焕发出空前的活力,支撑着酒泉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记者张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