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可否核查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07.08.2014  17:20

  有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下旬,中央前三轮巡视的34个地区、单位中,有19名省部级官员在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落马,其中,不少高官的落马与房地产业密不可分。在前三轮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业腐败,占比达95%。(8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

  中央巡视工作组在民众的心目中,早已形成很高的威望。如今,这个被坊间称作“啄木鸟”的反腐奇兵又发现了一具新动向:在已经巡视的21个省份中,95%都存在着房地产腐败,这意味着,在事关整个房地产领域,比如土地转让和工程建设等,是腐败的重灾区,房地产也是腐败滋生的最重要的温床。搞建设、兴土木,需要这样和那样的手续与批文,诸多环节都存在行政之手乱伸、权力寻租。

  如今,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巡视组主动出击,那些在房地产上吸金的腐败官员,恐怕日子都不好过了。不过,笔者觉得,虽然对房地产领域反腐,很重要,也有利于让公众了解到底有多少钱流进了政府官员的腰包,但是,笔者觉得,有一项商品房的成本,更有必要调查清楚,那就是隐匿在商品房价格里的腐败成本。

  因为,房价的核心问题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的重要内核又是,其中有无或有多少腐败成本。对于商品房的腐败成本,早些年,就有开发商直言不讳地讲,“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更有业界人士坦言,“如果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就能降低15%”。尽管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民间,可信度和有无数据水分都值得怀疑,但是,随着“房官”在全国各地的纷纷落马,让我们对这些质朴且形象化的“房腐”成本数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房地产市场出现集体性腐败病变,主要在于我们的制度安排出现了系统性漏洞,从而导致了腐败案件的频发。虽然制度赋予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税务、工商、环保、消防等部门的权力,但却缺乏监督机制的有效制约。现在的情况是,表面上看似是职能部门在监管,但是,暗地里却在干着权钱交易的勾当。譬如,规划部门经常出现问题的的“腐败容积率”,别小看小小的容积率,几个数字,一变一改,对开发商来说,意味着大把钞票扑面而来。掌握修改这一“印钞机”的规划部门官员们,又拥有一定的弹性执法权,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容积率调整又在许可范围之内,如此以来,开发商、腐败、容积率、官员,四个原本不相关的“词汇”,却构成了一条利益寻租的必然链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批批“房官”纷纷倒在容积率的“脚下”。

  实际上,高房价与“房腐”,犹如粘在一起的“连裆裤”。近年来,国家无论出台多少调控政策,房价总是向上飞涨,这说明,高房价的背后,“房腐”早已成为隐藏在幕后的重要推手。基于此,要想让商品的成本大白于天下,惟有把高房价与“房腐”连在一起的“连裆裤”,撕个粉碎,公布于众,才有可能把房价降到合理水平。

  至于如何调查房价里的腐败成本,笔者建议,可否考虑在房地产业领域进行专项巡视,或者成立房地产开发专项巡视小组,彻查房地产业违规腐败案件,从而调查出隐匿在房价中客观真实的腐败成本。

  文/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