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开“巡视清单”警示领导干部严以用权
原标题:“巡视清单”警示严以用权
今年首轮中央巡视已进入收尾阶段,巡视组反馈意见已经陆续公布。面对这些公开的“巡视清单”,各界都关心巡视组到底查出了什么“毛病”,更关心这些“毛病”如何得到有效的“治疗”。
梳理中央巡视组已经公布的20余份“巡视清单”可以发现,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土地转让等仍是腐败的“高发区”和“重灾区”。在这20余份“巡视清单”中,17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这还不包括其他被巡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此次巡视组还多次提到“跑官要官”、“拉票跑要”等问题,无疑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权力“出笼”的必然结果。
应该看到,任何领域并非天然就具有腐败的基因,并非天然就是腐败的高发区。腐败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权力失控密切相关。正如不少人所指出的,由于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土地转让等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利润丰厚,如果权力又不能得到有效约束,自然容易引发腐败,这已经被事实多次证明。
“巡视清单”上的这些问题,自会得到有效处置。梳理这些问题,重点关注腐败易发高发领域,进而紧盯这些“重灾区”,有效预防腐败发生,既是中央开展巡视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这些年来,“项目起来,干部倒下”屡屡发生。人们戏称,公路修到哪里,哪里的交通厅长就倒下;基建建到哪里,哪里的基建处长就倒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出现同一岗位的多任官员接连倒下的现象。必须针对这些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起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铲除容易引发腐败的土壤。
另一方面,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非常重要。建立起明晰科学的权力清单,就能明确权力的边界;完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强化惩戒的作用;加强权力监督,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才能有效防范权力出笼。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珍视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让手中权力为人民谋福祉。(新华社记者 吕梦琦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