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2.48万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

18.11.2014  13:41

今年10月17日,是国务院确定的首个全国扶贫日。 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崆峒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可谓是硕果累累。

11月13日,记者在崆峒区大秦乡三树村采访时看到,坐落于北部山塬区的村子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村民们住上了“高大上”的小康屋,房檐下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棒,文化活动广场上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南来北往的小轿车在柏油路上穿梭、、、、、、。

我们原来住的是窑洞,吃水全部靠人担牛驮。自从搬进小康屋,水通了、电亮了、路也硬化了,像我一样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在家里种庄稼,年轻人外出打工,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大秦乡三树村村民周德荣告诉记者。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周德荣给家里添置的新电冰箱也送到了家门口。大秦乡三树村党支部书记懒文财告诉记者,老周说的小康屋得益于我们村去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去年,我们三树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搬迁农户50户415人,新建住宅50户,硬化道路1.2公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现在老百姓都拍手称赞。”

大秦乡三树村的喜人变化是崆峒区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随行的大秦乡党委书记吕国春介绍,近年来,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民人均产粮增加到600公斤,人均纯收入由以前的2244元增加到4738元,全乡贫困面由2011年的51%下降到目前的35%。

采访途中,记者了解到,崆峒区以南部阴湿林缘区、北部干旱山塬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三个贫困片带为重点,2011至2013年,共实施了香莲乡香莲村、索罗乡姚王村等整村推进项目15个、大寨乡等整乡推进项目3个、片区开发项目1个;共完成机修梯田3500亩,五改三建835户,村内移民285户,铺埋供水管道17.5公里;建成小型水利工程9处,硬化、砂化村社道路30条26.8公里,解决了30个村及沿线4.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

与此同时,崆峒区还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和信贷贴息资金,加快主导产业促农增收的步伐。3年间,先后扶持贫困户1645户,累计完成农业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年均输出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以上。还结合“双联行动”,共落实各类帮扶资金5978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3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7亿,措办实事6103件,投入农资229吨。

近年来,崆峒区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积极争取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行动。据统计,仅2011至2013年,全区就有2.48万名群众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农村贫困面下降7.6个百分点。”崆峒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讯员 朱元军 钱彦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