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美崆峒 ——崆峒区推进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纪实
整洁有序、绿意盎然的崆峒区绿地公园一角。
晨曦中的崆峒城区,街道干净,空气清新,管理有序;暮色下的崆峒城市夜景,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人们陶醉于夜的安详。
近两年来崆峒区城市管理的变化,正是源于该区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下,做精做优城市精细管理的探索创新。
调思路:靠实精细管理“责任网”
曾几何时,人们对城市管理有一种说法是“八个大檐帽也管不了一个破草帽”,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管理工作机制不顺、职责不清、管而不细的问题。
以前所有街道办事处仅由2至3个城市管理执法中队负责管理,人员少、业务多,加之责任主体不明确,任务难以落实。多年来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崆峒区执法局局长陈方荣深有体会。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新常态下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从管理和服务入手,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在严格落实城市精细管理的“责任”和“细节”上下功夫。
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年中秋节前夕,崆峒区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从解决日常管理“缺位”、方式方法“粗放”问题入手,先后印发了中心城市管委会工作职责,把城市管理的各项职责任务细化分解到了全区46个部门、乡镇和街道,并向柳湖镇、崆峒镇和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派驻了城市管理执法中队,制定了《中心城区违法建筑和市容市貌督查巡查办法》,建立了领导随机督查、执法部门定期巡查和街道乡镇日常检查三项机制,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以村、社区、居民小区和城市主次干道为基础单元,网格确定、内容明白、责任清晰、流程闭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重新整合工作力量之后,彻底改变城市管理由执法局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中心城市综合管理真正实现了全覆盖、无盲区。
创机制:打造高效管理“运行圈”
“南环路什字有乱堆乱放现象,请清理……”日前,在崆峒区执法局采访时,一条信息出现在“崆峒城管”微信群还附带了一张现场的图片,不到半小时,附带图片下“已清理”的回复消息就出现在该群里。
“我们通过开通‘城管监督’‘城管通’‘崆峒城管’三个微信群,极大地提高了安排、交流、反馈、落实工作的效率,同时,当执法人员遇到突发事件时,可第一时间相互告知。”崆峒区执法局纪委书记王小玲介绍说。
“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以改革的思维,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做优做精城市精细管理,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崆峒区委书记陈铎说。
为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市环境卫生清洁体制改革,今年年初,崆峒区与北京新润泽盛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城市环卫作业PPP项目,彻底解决了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顺畅、职能职责不清晰等问题。
近日,走进平凉沙港巷市场,道路通畅了,街道干净了,市场经营有序了,昔日市场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返。市民张先生高兴地说:“以前我经常来买菜,农用车辆来回乱跑乱停,污水乱流,卫生管理差。现在每天都有人员巡逻管理,我们的心情也好多了。”
为了进一步督促中心城区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崆峒区在健全完善《中心城市爱国卫生检查评比办法》的基础上,采取周检查、旬评比的方式,在电视、网络媒体设立“光荣榜”和“曝光台”,将检查评比结果公开“亮晒”。
“以前城区的电杆上、墙壁上、广告灯箱上到处都是喷涂、张贴的小广告,感觉很不雅观,尽管我们不定期组织辖区群众上街清理,但收效甚微,现在实打实考核评比,而且还通报曝光,各单位、各经营户都很重视。”南河道社区卫生专干宋维保说道。
重整治:利剑出鞘除“顽疾”
违法建筑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痼疾。但是,金钱的诱惑,让梦想得到更多征收补偿的“投机者”蠢蠢欲动,大肆抢修强建违法建筑。
一头是公共利益的维护,一头是个人既得利益的割舍,面对这一问题,崆峒区委、区政府态度坚决。
“违法建筑安全隐患重重,不仅套取了国家补偿资金,而且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带坏了社会风气,必须零容忍、动真格,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崆峒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小林如是说。
为此,崆峒区充分发挥执法、建设、国土、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优势,不断强化各街道以及柳湖、崆峒等城郊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了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随机巡查、执法部门定时巡查、乡镇街道经常巡查、村和社区全天巡查的“四级巡查”工作责任制,并购置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做到随发现、随拆除。
8月4日上午9时,在崆峒区柳湖镇柳湖村六社,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张某某修建的一层砖混结构780平方米违章建筑应声而倒。崆峒区执法局干部王晓燕说:“由于该处违法建筑位于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平时巡查很难发现。”然而,这样偷偷摸摸的抢修抢建,还是没能逃过执法者的“法眼”。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仅今年以来,崆峒区就开展集中拆违行动87次,拆除150户、2.78万平方米。
点滴耕耘,必有收获。街道干净整洁、市场规范有序、违建有效遏制,“三乱”明显减少……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城市管理者为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付出的努力。(通讯员王鸿 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