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乡村自乐班唱响村内外

04.06.2014  18:07

  通讯员 孟文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崆峒区草峰镇杨庄村的传统集日,集市上日用百货、瓜果蔬菜、五金建材、香包粽子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行走在集市之中,一曲曲委婉动听、脍炙人口的秦腔响彻整个街道,不仅为逛集的男女老少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更为集市增添了热闹氛围。寻声走进一个门头悬挂杨庄文化俱乐部牌子的门店,屋内几张椅子上唱戏的、奏乐的挤在一起,屋外的树荫下也站满了听戏的大人小孩,正墙上挂着“自娱自乐”四个大字。

  锣鼓响起,板胡一拉,男、女、老、中、青轮番登场,生、旦、净、末、丑纷纷亮相,你唱罢来我登场,不论是《三滴血》、《周仁回府》、《花亭相会》等传统曲目,还是《梁秋燕》、《智取威虎山》等现代戏曲,曲曲高亢,气势豪迈,不时迎来阵阵掌声。这里虽没有高大的舞台、华丽的戏服、眩目的灯光,仅有干鼓、板胡、二胡、笛子、铙钹等几件简单的乐器和一部调音台,却引来了无数的戏迷,成为整个街道最具人气的地方。

  俱乐部发起人武维俭介绍说:“这个自乐班子已经开办五年多了,每逢集日,来自周边十里八村的戏迷们自带乐器聚集在一起,唱上几曲,吼上几嗓子,过把戏瘾,既自娱自乐,又相互学习,也为赶集的群众带来了一份乐趣。

  说起办这个文化俱乐部,武维俭说,杨庄村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前村里每年都举办耍社火、唱秦腔、踩高跷等文化活动。近些年,由于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文化人才少了,文化活动相对少了许多。如今,农民的日子富裕了,生活条件好,虽然有了电视、电脑等娱乐设备,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现代流行歌曲、电子游戏等所不能完全替代的,闲暇时,村民们还是喜欢聚在一起唱唱戏、下下棋。自己是个爱热闹的人,从小受父辈们的影响,跟着村里的老艺人们学戏、办社火,也成了一个铁杆戏迷。为了大家有个固定的活动地方,我们在街道上租了两间房子开办了这个俱乐部,免费供大家唱戏娱乐。他说:“我们这个自乐班子成立以来,很受群众的欢迎,参与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现在能吹拉弹唱固定戏迷就有30多人,近期还有一些年青人跟着学戏。如今,我们不仅仅是自弹自唱、自娱自乐,还组织到周边的村社参加一些农村庙会、婚嫁、庆典等活动,基本上都是义演,每年演出达十多场次,成了远近闻名的自乐班。

  谈起今后的发展,他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正式注册成立一个乡村文化社团组织,名字都定好了,还是沿用村里以前文化团的名字——‘杨庄村百花联易社’。借此把我们的自乐班子规模办大,办出特色,把传统的文化继承下去,把现代文化也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但今后的发展还存在人员、设备、场地、经费等问题,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多方支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