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峭壁上的“黄金路”——甘肃陇南五阳公路建设纪实

03.12.2014  08:58

  原标题:悬崖峭壁上辟出“黄金路”——陇南市五阳公路建设纪实

  悬崖峭壁间开凿出的五阳公路。五阳公路的修通,将加快沿线14个乡镇2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带动近百平方公里原生态景区的深度开发。陇南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中国甘肃网12月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周者军)“五阳公路修通了,几代人走出大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有了这条路,这块‘一鸡鸣三省’的宝地,将如深闺秀女一样,‘一朝出阁天下闻’。”

  连日来,一条喜讯不胫而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施工,贯通武都裕河、康县阳坝两个景区和文县碧口片区的五阳(武都区五马乡至康县阳坝镇)公路修通了。对周边14个乡镇的20多万群众来说,从此告别出行要爬山涉水、运物靠人背马驮的艰难历史,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变成现实。

  关注民生,群众的期盼就是行动指南

  五阳公路始于武都区五马乡,途经五马乡五马街、石家坝,裕河乡赵钱坝、苦竹园、余家河、曲家庵,康县阳坝镇柯家河、杜坝、牌楼垭、太平,终点至康县阳坝镇。全长68.32公里,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总投资2.15亿元。

  武都的五马、裕河片,康县的阳坝片以及文县的碧口片,与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四川广元市青川县接壤,最能代表陇南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但几百年来,这3个片区道道岭峦似天然屏障,阻隔着山民出行的脚步、禁锢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就像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的“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在大山之中,流传着“山是石头山,插在云里面,隔山能喊应,相见得半天”的民谣。

  “以前,我们去阳坝镇赶集买生活用品,往返得3天时间,村子里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镇上。”说起过去没路的境况,柯家河村村民孙玉唐无比心酸。

  2012年11月初,有村民给陇南市交通部门反映情况,希望从武都区五马乡到康县阳坝镇打通一条路,解决沿途群众行路难。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将通过建设这条路,为山区群众打开一条脱贫致富之门,敞开一扇文明传播之窗,展开一幅开放开发蓝图。”2012年11月28日,时任陇南市长的孙雪涛召开专门会议,就五阳公路的建设做了安排部署。2013年3月,项目打破常规,采用BT模式开工建设。

  孙雪涛说:“五阳路既是普通的一条路,更是特殊的一条路。说它普通,是就公路建设本身而言,它是陇南市近年来成百上千条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中的一条。说它特殊,可以说五阳公路建设是夯实交通基础、打通出口、联接内外、融入外向发展大动脉的具体实践。”

  以干克难,悬崖峭壁上凿出通衢大道

  五阳公路三分之一的路段须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这是陇南公路交通史上勘测、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接到任务后,在既没有资金来源,又缺乏项目支撑,更没有现成线路的情况下,陇南市交通部门的干部职工知难而进,勇挑重担,一边设计、一边施工,克服了施工环境恶劣、地形地质复杂、砂料运输困难、暴雨和滑坡频发等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刚刚修通的五阳公路上,记者看到,“石缸潭”“关口”“崖羊系”等险峻路段,开凿断面高度足有五六十米。

  陇南市交通局局长郑作栋告诉记者,五阳公路大部分在半山腰上施工,为了勘察路线,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先后两次穿越近60公里手机信号不通、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和悬崖峭壁,进行详细踏勘。行进中,大家抓藤揽葛攀悬崖、手挽着手跨河谷、披荆斩棘穿森林。手脚扎伤了,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前行;天色晚了,随便找个地方,支起帐篷就是一夜。

  施工中,打钻爆破、清理碎石、加固路基等每个环节都要克服超乎想象的困难,有时候,掘进1至2米得花费一天时间。

  “一座连鸟都无法飞越的山脉,建设者们却在这里硬生生开出一条路来。”裕河乡余家河村民王永明指着山崖上开凿出来的路颇为感慨。

  为保护好施工区域的生态,施工中,新建段路线尽量减少占用林地,避免大填大挖,杜绝乱砍滥伐,确保奇石、古树、清泉等自然景观保持原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修路过程中,沿途群众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的人主动拆房,有的人主动让地,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条把死角变活的致富路。”康县阳坝镇杜坝村党支部书记杜红海说。

  发挥优势,打造甘陕川旅游“金三角”

  如今,放眼望去,新修的五阳公路如巨龙蜿蜒在深山峡谷,串联起一座座沉寂的大山和一个个散落在茶园里的村庄,犹如一支画笔书写着建设“亚热带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开篇序言。

  五阳公路是陇南交通向南联通整体布局中的一条,这条路连接武都洛塘片、康县康南片两个特困片区,辐射周边14个乡镇、20多万群众。五阳公路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这一区域的基础条件,为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路、小康路、希望路,对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路通了,客商就能上门收购我们这里纯天然的农产品,我们再也不用背着产品翻山越岭去陕西和四川卖了。”武都裕河乡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道出了心声。

  武都区裕河乡凤屏村风景如画,村民收入主要靠茶叶、核桃等农特产品,过去由于没有路,村上的特产要靠人背到陕西宁强县青木川镇去出售,早晨天不亮出发,晚上天黑了才能回来。“五阳公路通了,村上准备开办茶叶加工厂,把这里最好的茶叶卖到全国各地去。”对今后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喜信心百倍。

  五阳路沿途动植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山、水、石、树”后期开发潜力巨大,为打造陕甘川毗邻地区生态度假旅游与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创造了条件。五阳路通车后与武罐高速相接,东连陕西、南通四川,将成为省际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应急保障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连通了市内各县区的路网,实现首尾相接、纵横互通,对挖掘资源、扩大开放,把陇南建成我省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具有深远意义。

  “五阳公路开通后,不光武都到康县阳坝的距离大大缩减,文县到阳坝再也不用绕到陕西青木川了,阳坝、碧口、裕河等乡镇将形成一个连片大景区,对挖掘太平天国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构建陇南南部亚热带生态文化旅游圈,带动各行各业发展、提高陇南知名度,将起到积极助推作用。”陇南市市长陈青说。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全社分析认为,五阳路区域西南与大九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相依,东南与秦巴生态旅游区相邻,东面与大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相连,处于“西安—成都—重庆”城市圈与大九寨旅游圈“两圈”交汇地带,是甘肃旅游发展格局中“山地生态旅游板块”的主要片区。在生态上,境内有“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东临青木川国家自然保护区,南连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甘陕川旅游“金三角”生态腹地。随着周边重大交通项目的相继建设,随着五阳路的建成通车,将把该片区和天水、汉中、广元等中等城市,西安、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以及大九寨旅游区联成一体,为该区域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金三角”提供了区位优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新修的五阳公路,宛若银弦轻弹抒发着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豪情壮志,恰似飘逸的彩带舞动着陇南儿女的激情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