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不完的中国情,震不碎的中国梦--甘肃省岷县梅川镇永光村抗震救灾重建纪实
村民宋启明在家里看电视(刘海天 摄)
人民网兰州7月19日电(刘海天)经历过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人们,或许还无法忘记当时的惨痛。岷县梅川镇永光村,正是这场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甘肃省长刘伟平等同志,都曾第一时间来到这里视察灾情、组织救灾。
但逐渐好起来的日子,将有利于抚平受灾村民们的身心创伤。对于永光村的村民们来说,不断变好的生活正在不断冲淡痛苦的记忆。
永光村的灾后重建居民安置点,建在一个非常开阔的位置上。出门见青山,仰首笑白云,锻炼有设施,取暖靠电能……这是他们如今惬意的生活。安置点里有39套独门独院的住房,整齐划一的布局,勾勒出新村子坚韧强悍的线条,仿佛寓意着这里的人们性格的坚强。统一定制的铁门看起来威武气派,居中一个大大的“福”字道出了受灾群众的心声。院子里通上了自来水,既方便又卫生。电地暖,这种新鲜的东西,正在乡亲们中间迅速升温和普及——这个东西只用电,一夜费用只需几毛钱,真是环保又节能。有了这个“宝贝”,村民再也不用烧柴取暖了,既不脏又不累。
村支书宋彩清介绍,当初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搬来新村,还是住在老旧房子里。因为村民觉得新房子院子不够大,养猪养羊养牛没有地方。村干部们认为,经过地震的老房子有安全隐患,对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所以坚持劝说村民们搬过来。经过努力说服,有十几户人家搬到了新村。“有的人家,要去四五次,反复给讲国家优惠政策”,宋彩清笑着回忆道。
如今的生活,是大家同甘共苦换来的。宋彩清动情地给我们讲起了重建过程中的一件件感人往事:
地震中,69岁的李梅华老人一家走了4口,只剩下她一个。这么大的打击之下,很多人都会精神崩溃。但是村里的干部群众们毫不犹豫地向老人伸出了援手,不但从精神上安慰她,还从生活上照顾她的一切。如今,老人由小女儿赡养着,享受政府的补助以及养老保险以安度晚年;
还有一位村民,房子的基础才打好,就得了脑瘫病住院了。政府和群众没有抛弃他,而是一起帮他建起了新房子;
新村刚开始建时,路况很差。干部群众就一起参加劳动,自己挖好路基……
“这是集体的力量”,宋彩清感叹。他总结,灾区重建工作进展这么快、效果这么好,根源在于我们有体制优势,有坚强的党组织,有高觉悟的群众。见到村民有困难,干部要主动去询问和帮忙。相应地,村民的重建积极性也逐渐被带动了起来。宋彩清认为,重建工作中,有统一的规划,有党的领导,有干部带头帮建、吃住在一线,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优势。
“当时干了很多工作,如今却都想不起来了”,面对询问,宋彩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宋启明也是永光村安置点里的新村民。他的房子去年八月建成,如今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他觉得,和老房子比起来,新房子自来水用着方便,采光好,村容绿化好,夜晚亮化好,住着很舒适。宋启明说,从县里到村里,党员干部们对灾后重建工作很是重视和尽责。县里领导经常下来指导重建工作,甚至当村里缺少工匠的时候,还帮着联系外地工匠来救急。
现在宋启明的主要心思,花在了他的十亩中药材上。他还表示,如果当地政府能组织什么帮助致富的产业活动,他很愿意参加。
“安居了就能乐业,国家帮我们盖房子,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们现在可以安心地做其他事,求更好的发展了”,宋启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