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地震灾区:干群携手共建新家园
通讯员白文科 高宏毅
“争当先锋抓重建,领导干部上一线,包乡抓点带头干,改进作风做示范”。在岷县梅川镇永光村四社居民安置点建设施工现场醒目的巨幅宣传板上,写满了灾区干群联手共建新家园的决心和口号。
在灾后重建中,该县及时建立了“四包”责任制,通过主要领导包片区、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包村、科级领导干部包组、县乡村组党员包户,量化工作指标、细化工作职责,采取一帮一、一助一、一盯一的办法,推动重建工作,保障质量和工期。目前,地震灾区民房重建正在加速推进。
干部驻村包户解民忧
“驻村干部带着村组干部,靠双腿愣是把不在村里的户主一个个叫了回来,商量重建的事。”梅川镇永光村四社村民宋保住说,驻村干部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村民们开会,讨论新建房屋风貌和建材物资购置等问题,学习建房施工技术和建房选址、用料标准及抗震防灾等技术标准。此外,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原址重建、户型、设计、用材、施工队、价格、开工日期等各种重建工作涉及到的话题都讨论到了。
“有这样的驻村干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不怕房子盖不起来。”宋保住说。
重建过程中,该县各乡镇重建点由驻村干部、村组党员干部、监理公司人员组成的质量巡逻队,每天在建设工地巡逻,查看检验进村建筑用材质量。据了解,自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动工以来,为确保工程顺利有序进行,该县4000多名党员干部积极发扬“5+2”、“白加黑”的精神,自带被褥和干粮,搭建帐篷住进村里,放弃节假日休息,为群众讲解建房技术指标和建材标准;或是在田间地头,开展农技知识培训……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就绝不休息,保证建设按期推进。
寺沟乡八步川村273户群众中有213户受灾。在这里,县乡干部驻村制定重建规划,手拿皮尺,实地踏勘,一步步丈量测算,精心设计,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新建住宅区临街住户统一规划为商铺,拓宽群众创业渠道。同时,综合规划文化广场、绿地景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建设品位。
“这是一场‘强筋壮骨’的家园重建,更是一场‘养气聚神’的精神洗礼。”寺沟乡党委书记谢益云说。
如今,在岷县灾区,党员干部驻村包户,和受灾群众携手奋战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第一线,真心帮扶解民忧,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群众互帮互助建新家园
5月21日,笔者来到西江镇唐家川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一个设计新颖、功能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已初具规模。在村民唐小虎家院内,三间新房正在紧张施工。据他介绍,地震中家里的5间瓦房全部损毁,去年一家三代人在帐篷中度过了冬天。重建中,邻里乡亲也前来当“小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虽然不专业,我还是加入到施工队伍中。”唐小虎说,为确保质量过关,房屋修建都是由专业的工匠来完成,为加快工期,户主也到工地从事捡砖头、运送砖块、为施工队保障后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建房的闲暇之余,村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建房。通过聊天,大家发现,家家户户的建筑用料都超过了当初设计规划的标准,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了高规格的建材。
唐小虎说,按照住建部门的设计方案,新房修好后,能达到8度抗震设防标准;房屋建设中,乡上帮助当地居民联系了经验丰富的施工队;在建材用料上,不仅拒绝不按标准施工的做法,还特别提高了建材标准,修建安全的房屋。
“按当前的修建进度,搬新家过新年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看着工地上不断“长高”的房屋,唐小虎说。
据该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岷县“7·22”地震受灾面积大、受灾农户多,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主要还是坚持“统一规划、政府引导、农户自建”的原则,采取亲邻相帮、社会互助、银行贷款、双联单位帮扶等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确保重建资金真正落到受灾群众手中,该县建立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坚持“只能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只能严格程序、严禁优亲厚友,只能阳光运行、避免暗箱操作”的原则,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重建的“刀刃上”。
受灾群众10月底前可入住新居
该县灾民建房按照科学统筹、分类指导的原则,压茬进行、统规自建、有序推进。截至目前,该县住房重建户47268户,已开工建设34766户,开工率73.55%;住房维修户35950户,已开工建设25208户,开工率70.12%。据岷县灾后重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岷县将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确保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灾民建房任务,使受灾户入住新居。
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按省上重建规划要求,重建的目标必须完成,也能够完成。”根据总体进展,该县正在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宣传,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年度重建任务。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