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上的顽强坚守 ——记玉门油田老君庙作业区采油四队603岗位

20.02.2017  15:11

603岗位采油工维护抽油设备。     

  以石油河为分界线,东面峰峦叠嶂的区域,叫东山。玉门油田老君庙作业区采油四队603岗位,就位于这片1.9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入冬后,平均海拔2500米的东山被白雪覆盖,寒风刺骨。

  身着红色工作服的采油工逡巡在山冈和沟谷,在四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抢眼。

  写着“苦干实干自觉从严”几个红色大字的牌子,矗立在603岗位的值班区。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16名职工,跑井、碰杆、解冻……55年来,一代又一代603岗位职工,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责任和担当,展示着一代代玉门石油人的风采和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形象,诠释着艰苦奋斗、拼搏奋进、永恒不朽的“铁人”精神。

一面旗帜

  “2016年以来,603岗位严格要求,按照年初原油产量计划任务,狠抓基础工作,严细油水井管理,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为我队原油上产做出了成绩,为此,采油四队党政工团向603岗位及岗位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祝贺和感谢。希望全体员工以603岗位为榜样,再接再厉,努力拼搏,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新年伊始,这一来自采油四队的鼓舞,令603岗位全体员工欢欣振奋。603岗位取得的成绩凝聚了16名职工的汗水,同时也是他们交出的合格答卷。

  玉门油田老君庙作业区采油四队603岗位,因井得名。虽然603井已经不出油了,但作为603岗位的“老一井”,仍岿然屹立山冈,见证着新的发展。

  “自从1965年603岗位获得石油工业部表彰并被命名为‘学习大庆岗位责任制过硬的样板’岗位后,603岗位年年保持先进,成为玉门油田的一面红旗。”多次到过603岗位的玉门油田干部赵治忠告诉记者。

  在603岗位的荣誉室陈列台上,一套《毛泽东选集》、一张字迹斑驳的管井牌、一个陈旧的节约袋、一个略有锈迹的收油桶以及一个小推车,吸引着记者的目光。据603岗位长王瑞介绍,这是603岗位员工的五件“传家宝”,记录着玉门石油人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在这间小小的荣誉室里,墙上挂满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百面红旗单位”等上百个奖状、奖牌。

  因岗位而出名、因岗位而骄傲、因岗位而奋进。“603的旗帜不能在我们手里褪色”成为每一个603人坚定的信念。

  经过一代代603人的苦干实干,截至目前,在603岗位所管辖区域内,油水井资料全准率、抽油机“五率”合格率保持在100%,一类油水井保持在95%以上;井均产量达到1吨,是老君庙油田平均油井产量的近两倍。面对区域油水井管理难度大、上产动力不足的现状,岗位员工还制定出“五查两不走”的油水井巡回检查制度,实现了油水井全方位、多角度精细管理,使油井免修期延长了10%,油水井利用时率达到98%以上。

  2016年度,603岗位超计划采油63吨,并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一份坚守

  603岗位的16名年轻人,坚守在寂寞的东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检查程序,往返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

  “603岗位,对我而言就是干活不惜力,有一分力使一分力,有十分力使十分力。进入603岗位,我就深知在这里比在别的岗位要辛苦得多。603荣誉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继续坚守,继续努力。”今年26岁的贾蓉是603岗位的技术员,平时性格爽朗的她也有“心事”。贾蓉告诉记者,她最怕父母来工作岗位看她,身上脏、干活累,怕父母看到伤心。哪个女孩不爱美?可常年和油井打交道的她,红色的工作服上满是一块块洗不净的油渍。为了御寒,贾蓉衣着厚实,完全看不出在家中“小公主”的模样。

  “目前对我来说,最困难的事是认路和记井号。”参加工作两个多月的王岩玢告诉记者,每天早晨,他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好劳保护具,带上铁锨等工具按照指定的路线巡回检查每一口井。到了油井,开始记录油井数据,查看油井是否正常运转,再检查抽油机上的皮带是否松动。在水井上,还要查看水井的压力是否正常,管线是否通畅。

  王志刚进入油田工作已经一年了,作为“油三代”的他跟父辈们一样,是一名合格的石油人。

  经过转岗培训,王志刚走上了603岗位。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工作流程,一开始他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应,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王志刚说,一年的巡井工作让他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石油工人的蜕变,老一辈石油人每一次手把手的帮带,都是他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

  谈起这一年的工作,王志刚印象最深的就是架煤温罐的场景。王志刚告诉记者,要保证拉油环节的顺利开展,温罐工作十分重要。冬季气温低,加之又在雪地里,为了温罐,他和同事们连续四五天加班,晚上八九点还要去野外添煤。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当看到同事们竭尽全力地投身其中时,王志刚被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所鼓舞,坚定了工作信心。被问及今后的人生规划时,王志刚说,他现在就想踏踏实实从眼下的事情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在603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世代传下去。

一种精神

  年复一年,603岗位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历任岗位长的付出和辛劳,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盛名之下,责任和担当让刚刚接手岗位长的王瑞,面对着新的挑战。

  王瑞是603岗位的第18任岗位长。

  在603岗位的8年工作经历,使王瑞对所管辖石油井区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在给记者讲603岗位的历史时,王瑞举手投足间闪耀的都是新时代石油工人文化与技术并驾齐驱的风采。

  王瑞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岗位长,离不开前任岗位长申莉君的悉心教导与呵护。说起师傅申莉君,王瑞脸上洋溢着笑容。她说,申莉君不仅是师傅,更像是“妈妈”和“朋友”。王瑞体质偏寒,每天晚上两个多小时的巡井工作结束后,手已经冻得僵硬,每到这个时候,师傅会将她的手握起来,呵着气给她暖手。在生活中,师傅更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每当她遇到困难或想不开时,师傅总会像朋友一样与她谈心,为她答疑解惑。

  王瑞说,申莉君总提醒、教导她要对每一个工作环节严谨细致。比如更换井口密封装置“盘根”,当她没有及时更换磨损轻微的“盘根”时,师傅就会提醒她,要全部换掉,油井才能运行长久。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影响油井的运转和安全。“师傅对待工作的严谨,教会了我踏踏实实,促使我将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保持至今。”王瑞说。

  “‘躺井不过夜’,就算条件再艰苦,我们也必须尽一切努力恢复油井的运转。”说起两年前在冬夜里给投注水井解冻的事,王瑞的语气自信而坚定,眼神里透露出对这份职业深深的热爱。

  王瑞告诉记者,那是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骤降,滴水成冰,两口水井再一次封冻。大家在山冈上忍饥挨冻,努力到晚上8点多,水井还是无法解冻。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没有照明灯,司机就打开车灯给大伙照明。开水烫,喷灯烧,想尽一切办法给水井解冻,直至凌晨,水井终于解冻了。

  “作为油田儿女,对油田唯有深深的热爱。”王瑞说,每当看到修复后运转起来的水井,她便对603岗位的荣誉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603岗位之所以能够取得成绩、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众志成城的拼劲,靠的就是每一名职工的忘我付出和勇于奉献,靠的是“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铁人”精神。(酒泉日报记者陈思侠 杨璐 杨夏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