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19.10.2015  12:07

    “中国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位置在我省庆阳市庆城县周祖陵山上的东面。该馆在阳光、白云、绿树、黄土山丘的映衬中显得宏大庄重气象万千别具一格。

    庆城县原名庆阳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带,县城因有两条河环绕,形似飞凤,故又名“凤城”。这里既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华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五千年前岐伯常与黄帝在这里交流医道。是故,2013年9月在这里兴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非常有意义;“基地”中峻工、开放的这座恢宏的博物馆又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以“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现代博物馆,自然也是全国最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这为陇东、甘肃、全国乃至世界凭添了崭新的中华医学传承与创新的不朽史篇。

    这座博物馆建筑远看像个“”字,宏伟而静穆。馆舍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为12600平方米。宽大明亮的前厅以“黄帝内经”一排排竖写在古简上石青色文字为背景,中上位置则是五千年前古人观察宇宙、习研医理、强身建体的古铜色群体浮雕塑像;参观者的足下便是光洁明亮的玻璃“地平”,下面是整个庆城地貌俯视中的缩影景观,河水环绕、山峦起伏、草木辉映,这便是岐伯与“岐黄之术”诞生之圣地,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性与现代感。

    博物馆共分四层四个单元,即“”、“”、“”、“”四个篇章,自下至上文化气脉贯通始终,让人感触到视域辽阔而内涵深广。人们并不觉得只是在宣谕专业的中医中药之医理,而是从5000多年的历史生活中撷出了人类的生活智慧。第一展厅“思想圭臬”,主要从中华智慧的源头——《黄帝内经》的形成和各家学派与中医的关系等方面,展示岐黄中医药文化深厚恢宏与博大精深,正所谓“医之始,本岐黄”。岐伯是黄帝的内臣,二人常常研讨医理医道,展厅中的巨幅塑像把二人的和谐与睿知充分表现出来;“岐黄之术”乃华夏民族根脉永续之福祉,是我们芸芸大众繁衍于天地间的健康之本。第二展厅“岐黄源流”,主要展示从商周到民国时期与中医药有关的文化场景、文物古籍、中药材标本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古籍1800多件(本),中草药标本有365件,历代名中医雕像30余尊,而新石器时代的骨针、砭石、红陶熏炉,西周时期的绿松石针、竹节纹骨针筒,战国时的铜铫、青铜针,汉代的博山炉,两晋时的五足铁药臼、铁杵,唐代的三彩陶药罐,五代的青花瓷药瓶,宋代的黑釉瓷擂钵,元代的虎头寿字纹青花瓷脉枕,西夏时的带柄石药臼,明代的铜串铃、铁药碾,清代的各种白釉瓷药瓶、铁制中医外科器械、鹰膀骨制戥子以及民国的“五大洲药房药品”广告画等等,均以披历历史风尘的众多实物印证着中华中医药的发展脉络与时代特征。

    第三展厅“悬壶济世”,主要展示了《岐黄中医药历史文化千米画卷》,总长度为1080米,寓意岐伯与黄帝论医的1080个问答;画作多为我国当代名家手笔风格各异的国画长卷,描叙了历史人物和众多著名的故事,从而展示出五千年来华夏民族不可离却的生存智慧与经验积累;此展厅为人们提供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中医药经典的生动形象,又是中华现代书画的传世墨宝。第四展厅“和谐共生”,依托现代科技对岐黄中医药养生理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扩展,而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学者专家多来此馆此设交流学术成果。从整体上看,这座博物馆的四层展览和附助设施均是岐黄中医药文化及民俗生活众生像的集中缩影。

    然而,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毕竟不是现代娱乐场。理性的认知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古人思想的圭臬就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华夏先祖参合天地,详查万物,考究变化,终于发现了阴阳五行的奥秘,为中医药的发展树立万世不移的思想圭臬。这是历史真实。是故,岐黄中医药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文初祖在开创华夏文明的同时,也确立了岐黄中医药文化的思想体系;展览通过在历史长河的寻觅,探究了岐黄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渊源,无疑在今日世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对于岐、黄的认知,始终按照“”来对待,并未对二者加以神化。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而岐伯与黄帝均是深悉“天人合一”此理此道的伟人;这“法成”即是颠扑不破的规律,只有认识并践行这条客观规律,人的身心才能健康,国家和民族才能有复兴和崛起的雄厚基础。在我们现代化强力推进的今天,庆城人以其卓越的认知和果断的创造,真真切切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基地”和博物馆的问世,自然巳经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和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