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参军,背着电话机打鬼子
老兵陈寿增的军礼
1938年,14岁的陈寿增在家乡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加入八路军,成为一位电话兵。他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28岁时调派至西北军区通讯部维修所,32岁时安家兰州。4月3日,记者来到城关区盐场路1312号,在这间建于60年代的小平房里,见到了92岁的陈寿增。回忆往昔,尽管有些模糊,但是对于那段戎马岁月的经历,对这位老军人而言,是无限的光荣与自豪。
14岁就参加了八路军
中午12时左右,陈寿增在保姆的照顾下,租住在盐场路1312号,坐在摇椅上,吃着简单的饭菜。“老爷爷除了耳朵有点听不清,身体好着呐!”见我们到访,陈寿增吩咐保姆阿姨帮他戴上助听器,顺手放下吃到一半的饭菜。
陈寿增在兰州生活了60年,依然改不了家乡口音,他于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雄县一户农民家庭,出生贫寒。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快了侵略步伐,平津地区很快沦陷,接着,河北沦陷。日军到达保定市雄县,进攻县城后,有人打出了日本国旗,陈寿增回忆道,“那时候,农村小学也有爱国教育,谁都不甘心当亡国奴。”
14岁时,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陈寿增,和其他同伴还不懂抗日的意义,但他们明白,不能被别人欺负,当他们听说日军抢走邻村粮食时,他与同村的男孩一同跑到招兵处,加入了八路军。
因为年纪小,常常吃不饱,初入部队的一段时间,同村的许多孩子因体力不支,只能被部队送回家乡,最后就剩下陈寿增。一年后,陈寿增随部队到达晋察冀大军区,“因为年龄小,我就被安排到电话连,给首长拉电话……”
背着电话机跟敌人周旋
“那时候的农村娃娃,哪里知道啥是电话,听都没有听过,刚让我拉电话的时候,就感觉新奇。”从拿电话,拉电话线,到后来成为一名电话技工,修理电话。陈寿增说,他虽然没有上过前线,但是要常常背着电话跟敌人周旋,后来,他变成了一名侦查员。
“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具体的时间了……”陈寿增说,他只记得当时是在一个叫井儿沟的地方,他和战友负责监视村子里的日军。日军到哪个山区驻点、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转移等信息必须及时向上级汇报。所以,无论是躲在山沟中,还是睡在草堆里,他背在身上的电话机从不离身。
“那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武器,每次敌人来,我们就背着电话机跑,就是打游击。当时,电话不像现在的手机这么发达,绝对不能让敌人发现我们。”陈寿增扶了扶耳边的助听器,对于60年前的记忆,似乎电影一样的回放,因为有些记忆混乱了,陈寿增不得不停止叙述,努力回忆着曾经的经历。
从1939年起,成为晋察冀军区的一位小电话兵,之后从技术工人到1946年的侦查员,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陈寿增说,那时候的人太苦了,大家都可怜,虽然没有上过前线,但是对于战争带来的不幸,他和所有那个时代战士一样,感同身受,“有很多人,都离开了,能活下来的,都幸运。”因为年纪越来越大,陈寿增能够完整叙述的往昔,也越来越少。
28岁后,被调派至西北军区通讯部修理所,从事与通讯相关工作,1957年转入地方,在甘肃省广播电台工务科担任副科长,后调往甘南广播电视台,1985年退休至今。
现在的陈寿增,每天坐在新买的摇椅上,看看报纸,听听广播,偶尔与旁人聊起曾经,说说今天……兰州晚报记者徐倩影实习生郑可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