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牵得妙 “山货”走得俏 环县电子商务搭建电商增效与农户增收桥梁

27.07.2015  10:36

  环县山城乡八里堡村的张智森,放弃了中石油的正式工作,回乡做杂粮购销生意, 从2014年开始,他订单种植谷子从10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以高于市场0.3元的价格收购,又通过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电子商务,不但让和张智森一样的“商家”有了赚头,也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环县是“中国小杂粮之乡”,盛产的荞麦、胡麻、小米、羊肉,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其中“环县荞麦”“环县羊羔肉”“环县马铃薯”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些绿色无公害的“金疙瘩”,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卖上好价钱,是政府和群众的期盼。2014年11月24日,环县被阿里巴巴集团初步确定为“千县万村”项目试点县,使得环县的小杂粮在搭乘电商快车上借了东风。

  今年以来,环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双联扶贫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产业支撑、品牌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鼓励电商企业通过“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采取“合作社(协会)+基地+网店”的模式,开辟营销新渠道,发展电子商务“特色村”,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

  在“新政”支持下,环城镇赵小掌村村民赵陇洲办起了赵掌沟农家山货网店,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和电子商务公司,建立农产品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运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25户,订单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

  百世汇通快递业主陈俊,以前也在网上代理服装销售,得知政府支持农产品电商,便成立了环县丰立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线上线下销售胡麻油、糜子等环县优质小杂粮。小杂粮较重,快递成本较高,客户需求量大时,他选择线下配送的方式。陈俊说:“糜子不仅可以做幼儿枕头,还可以做老人褥子,一条褥子需要20多斤糜子,线下配送快捷。”

  为了把电子商务做大,让农民粮囤里的“山货”通过鼠标点击下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环县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持行动。开发了环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组建电子商务协会,成立电商保姆企业4家,免费开展店面设计、营销策划、技术顾问等服务。安排了电商产业专项扶持基金300万元,协调贴息贷款2000万元,优先安置建档立卡的100名贫困高校毕业生到孵化中心创业,优先支持辐射带动就业能力强的电商企业到孵化中心发展,优先安排电商“保姆企业”到孵化中心落户。

  截至目前,环县新建较大规模电商企业15户,发展网上销售企业56家、个体网店经营户262家,日均交易量保持在570单以上,带动就业3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