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两当:绘出绚丽新画卷

23.06.2014  11:49

  两当县城全貌。近年来,两当县按照“建设新城区,发展河东区,完善旧城区,带动小城镇,辐射新农村”的思路,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山水相映、绿树成荫的城区成为两当一张亮丽的名片。

以“红”带绿以绿托“红”旅游产业迈新步

  两当拥有“两当兵变”等红色文化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3%、植被覆盖率84%,均居全省首位。按照“红绿结合、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旅游发展思路,两当县精心打造“一线六点”两当兵变暨红色革命文化园区:两当起义行军路线,以及起义前部队的驻扎地,起义的发生地,起义后的集结地、出境地。已建成纪念馆、旧址、遗址、太阳寺、东山红色革命纪念园等“五点”,初步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精心打造了“县城—云屏景区入口服务区三级水面工程—双樽瀑吸氧区—青酒酿造作坊—360度看云屏观景台—黄各达景区游客中心—木屋别墅区”旅游线路。

  同时,两当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挖掘山水资源优势,以生态园林县城为中心,着重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景区,张果老登真洞景区、云屏三峡景区、黑河森林公园分别按照果老文化的传承体验地、喀斯特地貌观光区、黑河休闲度假地进行规划建设。在园林县城建设中,着力打造“花园县城”,在县城主街道、广场,规模栽植樱花、玉兰、紫荆、茉莉等景观花卉树种,形成“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赏心悦目”的景观体系。在通往云屏三峡景区两云路段,实施“百里山水画廊”沿线新建观景台、廊桥、酒坊、水车园民俗文化景点,形成两云路一线旅游观光新景观。

  如今,两当县旅游呈现红色景点和绿色景区交相辉映的良好态势,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两当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田园生活。截至6月中旬,全县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小城美如画

  十里广香河波光潋滟、楼群倒映,日月广场花香扑鼻、树影婆娑,新城区道路宽敞、新楼林立……盛夏时节,走进两当县城,扑入眼帘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用“山水画廊、诗意家园”形容一点不为过。

  沿宽阔整洁的广香河大道漫步,这边,日月广场内“太阳鸟”振翅欲飞,“月兔”顾影缱绻;那边,广香苑里奇花异草,景致不断。

  两当县城四面环山、河流相伴、植被良好,近年来,两当县依托独特优势,提出“建设新城区,发展河东区,完善旧城区,带动小城镇,辐射新农村”的新思路,按照“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宜游宜休城市、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城市定位,完成了两当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城区风貌规划、十里广香风情线规划,实现了县城建设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全覆盖。

  目前,县城规划控制面积达到8.1平方公里,比过去大一倍,先后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及多处文化广场,重点实施了两当国际大酒店、全民健身中心、两当兵变纪念馆、县医院等一批市政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力和品位显著提升。

  同时,在老南街、新北街、显龙南路、广香东路、广香西路实施了绿化补植改造工程,县城街道两旁呈现夏有“荫”,冬有“绿”,春有“花”,秋有“果”的特色。

  建成了“西山植物园”“东山公园”“山体亮化”“六级水面”等市政工程,形成了以十里绿色长廊、十里滨水林荫道、十里广香水面为纽带,以文化广场、市政广场、东滨河公园为基础的城市新框架,山水城路并举,乔灌花草搭配,基本打造了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县城格局,一座现代化园林城镇矗立在人们面前。

农舍如画田园如诗美丽乡村醉游人

  炎炎夏日,走进两当县农村,青山绿水间的崭新村庄,处处流露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之美和“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画中”的自然之美,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争相前往,感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去年以来,两当县通过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培育特色产业、健全管理机制等措施,使全县农村面貌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已建成“农舍点点、林如盘棋,白墙青瓦、绿树掩映”的美丽乡村81个,占全县118个行政村的68.6%。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县上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俗习惯,没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小桥、流水、人家”这种原生态的田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村庄布局、景观风貌、产业优势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着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打造村庄品牌,编制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村庄规划设计总体风格突出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乡土气息,装饰风格、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同时,把生态特色融入村庄道路、庭院、河流等各个环节,建成了十里广香湖,打造了覆盖全县全长481公里的生态文明长廊和太阳至云屏百里山水画廊。每个村庄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空地上,都种植了核桃、银杏等经济林和各种花卉。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是筋骨,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关键。为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等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两当县紧抓灾后重建、扶贫开发、异地搬迁、联村联户等机遇,整合项目资金1.33亿元,集中实施了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118个行政村通车率达到了100%,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了60%,90%的农户通过灾后重建和危旧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大多数村民还用上了沼气、淋浴和水冲式厕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两当县还深入挖掘传统酿酒、民间号子、红色文化等内涵,既保持了当地山水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和传统风貌特点,又保护了古街、古坊和古树等景观,提升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品位。打造了金洞乡太阳寺、云屏乡棉老、杨店乡灵官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样板村。

干群携手倾力帮扶双联行动见成效

  走进大山深处的杨店乡灵官村,一条条硬化道路直通农家院落、果老文化广场上笑语连连,随意走进一户农家院落,白墙蓝瓦,窗明几净,沼气灶、自来水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双联行动的带动下,昔日平静的小山村,处处发生着新的变化。

  村民常小林告诉记者,过去,灵官村房屋破旧不说,通往山下的路是土路、过河的桥是简易的独木桥,遇到下雨天气,村里人出行很不方便。在省检察院的帮扶下,村里家家户户盖起新房不说,靠种植核桃、白皮松,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灵官村的变化是双联行动给两当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两当县紧紧围绕省、市决策部署,把贫困村庄的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作为重点进行扶持。仅今年以来,各帮扶单位通过项目帮扶,已为贫困村硬化村组道路42公里,为234户群众接通了自来水,新修建梯田800亩。全县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6481万元,贷款增量位居全省第15名,惠及全县12个乡镇和2个工作站118个行政村1341户群众,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瓶颈制约。

  在省检察院牵头省直5家双联单位的亲切关怀下,各级双联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30万元,提供嫁接工具365套,1753名双联干部深入农户6000多人次,培训技术骨干424人,仅用40天时间就完成核桃高接换优36.4万株,占市上下达任务的152%,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全县累计完成核桃嫁接148万株,核桃品质优良率达到46.28%。并先后争取育苗资金60万元,在杨店乡发展育苗141亩441万株,带动各双联单位帮扶发展育苗376亩1048万株。

  省教育厅、质监局、地勘局、社会主义学院扶持发展食用菌56.7万袋,发展种植猪苓6000窝,发展烤烟620亩。同时,省林区检察分院先后联系嘉峪关市、酒钢集团帮助我县杨店乡灵官村扶持发展育苗产业,签订了购销合同,帮助销售园林绿化苗木2000多株,并把从外地调运销售的苗木利润40万元投入到灵官村用于发展产业。

  在各级双联单位的合力推动下,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硬化连户路35.2万平方米、院落15.1万平方米,涉及64个村5031户农户,占到了全县118个村、9099户农户的54.2%和55.3%。

  山水一色的广香河畔让人流连,日新月异的两当小城如诗如画。在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跨越中,在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两当,正以独特的活力和魅力,展现着更加迷人的光彩。(记者周者军 通讯员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