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奏强音——山丹县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扫描

09.02.2015  10:51

  翟继宗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增长13%……回望2014年,山丹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闪,一组组骄人的数据,展示着山丹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展示着山丹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21万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向小康迈进的可喜局面。

   龙头舞动打造升级动力“引擎”

  投资6.5亿元的花草滩原煤矿井建设基本完成;协合公司49.5兆瓦光伏发电、尚丰公司年组装2万辆电动车等项目建成运营;新型工业园区和张掖国际物流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多家现代企业入驻园区……今年以来,山丹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新型工业扎实推进。

  该县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内增活力,外引动力,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24项,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项目90项,完成投资16.86亿元。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0项,建成11项,完成投资14.59亿元,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7.47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5亿元,增长11.5%;争取国家投资项目46项,到位资金1.87亿元;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不断充实完善“3341”项目库,共入库项目938项,总投资651.17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项目25项,总投资额178.9亿元,开工建设21项,落实到位资金56.1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万美元。

   相融共生文化旅游产业强势推进

  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位,,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心资源。

  “山丹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众多,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该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的文化名片,全面提升节会活动的品牌效应,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并通过文化部中期评估,建成23个农村文化小广场。成功举办全县首届农民电视春晚、第五届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暨首届甘肃省焉支山民歌大赛、中国健身名山—焉支山巾帼英雄登山赛等活动。创作发行《山丹美食》《山丹旅游》等旅游文化系列丛书。制作发售国博故里金镶玉书签画、金沙绒大佛寺摆件、五彩山丹琉璃四件套等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6600万元。2014年,共接待县内外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7亿元。

   民生工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省市确定的28件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财政收入的七成……一项一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一件一件惠民工程的落实,让民心工程真正造福山丹人民。

  该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惠及全县人民,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三立小学、陈户中心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以位奇镇新型城镇化试点为重点的6个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投资11.85亿元续建新建城市项目25项,城市形象稳步提升;新增就业58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77人。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4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615万元。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供养、计生“两户”奖扶和重大疾病补偿等提标工作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3%,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56%,有力提升了山丹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