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市场 整合城乡资源 展示传统魅力---文化集市建设将兰州推向世界

14.12.2015  11:51

  近日,兰州赐福街等4个文化集市发展基地和兰州太平鼓等6个文化集市生产基地正式挂牌,这不仅是兰州文化集市建设全面完成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象征着我省城乡文化资源在经过大胆规划、科学整合后,已初步形成了专注本土、放眼世界的良好布局。记者从有关文化部门了解到,到2020年我市将在城乡建立点面结合、布局合理、规模经营的文化集市,建成以“甘肃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国内外演出等优质展览、演艺产品为核心力量的文化推介品牌,以全新的姿态将兰州文化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

  文化惠民:多管齐下造福兰州百姓

  201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文化集市”建设,通过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平台,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集市”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文化旅游节会、文化旅游产业交易活动、文化人才培训等工作,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市文广局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制定了《兰州市文化集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打造以特色鲜明的兰州市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为主要内容,吸纳其他具有地方元素的文化产品,积极推动文化集市的建设和发展。至今,已通过筹建兰州市文化集市电子交易商务平台、发展我市文化节庆活动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副市长曹丕玉就此表示:“全市‘文化集市’建设要在主题上彰显特色和功能定位,要与我市乡村舞台、村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等有机结合,在整合资源、发挥聚集优势的同时,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促进‘文化集市’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寻求突破:10大集市基地带动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文化集市发展基地4个,分别为O2O旅游文化体验广场文化集市发展基地(城关区雁宁路395号南湖大厦)、兰州赐福街文化集市发展基地(城关区大众市场50号)、兰州金城关文化集市发展基地(城关区北滨河路450号),红古区天韵七彩文化城文化集市发展基地(红古区红古镇旋子村),年销售总额达1亿多元,利润2500余万元,带动农户120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

  已建成文化集市生产基地6个,分别为兰州太平鼓文化集市生产基地(皋兰县黑石川乡大横村150号兰州永宏太平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永登苦水玫瑰文化集市生产基地(永登县苦水镇下新沟村甘肃兰州九百九玫瑰花业有限公司)、红古黑陶文化集市生产基地(红古区北山公园民间艺术馆)、榆中古建筑模型文化集市生产基地(榆中县南关桥头兰州金明木雕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黄河水车文化集市生产基地(城关区桃树坪253号)、兰州百合文化集市生产基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88号兰州甜甜百合有限公司)等,年产值共计1亿余元,利润近3000万元,带动1.3万余农户,从业人员2.4万余人。

  市文物局局长赵中东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文化集市发展、生产基地的政策、经费扶持,开展对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督促县区有关部门加强文化集市建设力度,加强与省直有关单位的协调汇报,力争在未来几年使我市的文化集市工作实现跨越式的突破。

  合力推动:

  产业升级下的多方共赢

  兰州文化集市的打造紧跟的是“一带一路”的发展主题,而生产基地、发展基地的正式挂牌,更是勾画出新时代兰州文化发展的新格局,也为许多投身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酝酿出新的奋斗梦想和发展目标。

  兰州赐福巷文化集市发展基地创建于2014年11月,位于城关区大众市场50号,地处繁华地段,因其整体风格古色古香、典雅朴素,而一经亮相便成为人文汇聚且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吸引了古玩书画、紫砂陶器、翡翠玛瑙以及民间艺术品等千余个品种加盟,有力推动了古玩收藏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基地还解决从业人员400多人,其中包括农民工2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也达到了130余人。同时赐福巷也焕然一新,摆脱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实现了多方共赢。

  基地负责人梁爱平对这块地方的改头换面记忆犹新:“我们投资100多万对这条小巷进行了为期1年时间的整体改造,修建起了青瓦砖雕、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街巷两端还竖起了古韵风情的文化街门楼。”梁爱平说,“如果条件成熟的话,我还想依托文化街再打造一个绝对在兰州属于独一无二的‘赐福街文化夜市’,用一抹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张掖路商圈乃至兰州文化市场的繁荣再上一个台阶。

  5年目标:

  三大版块建设放眼世界

  根据方案要求,兰州文化集市建设今后主要还将继续着力打造非遗保护项目、电子交易商务平台、节会型综合集市3大版块,旨在让遍布城乡的丰富文化资源都能够投身落户最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招牌门户”,力求让多姿多彩的兰州文化产品立足本土、走出甘肃、迈向世界。到2020年,在全市城乡建立健全一批点面结合、布局合理的文化集市,全面形成规模经营效应。

  具体来说,我市首先将以特色鲜明的兰州市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为主要内容,通过市、县(区)公益文化单位、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非遗传习所、非遗保护基地、村文化室等,全面开展生产、销售、展示、展演和宣传。

  其次,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建立兰州市文化集市电子交易商务平台,开辟我市文化产品展销的新方式和新渠道。同时,还要建立现场展演、交流、销售、宣传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的博物馆、陈列馆、体验馆、文化商铺打造成集纳我市主要文化产品规模经营的文化集市样板工程。

  最后,还将充分利用我市的文化节庆活动,以春节文化庙会、兰州农民艺术节、黄河文化风情周、鼓文化艺术周、永登玫瑰节、安宁桃花节、皋兰梨花节、七里河百合节等为平台,组织、举办我市生产性非遗项目、民间工艺美术、书画艺术、古玩、图书等各类精彩活动,打造出以文化产品为主要内容的节会型文化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