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尽瘁此木生芳 陇原楷模生命绝唱

29.09.2014  07:52

  原标题:为民尽瘁此木生芳 陇原楷模生命绝唱

  ——追记临洮县人民的好县长柴生芳

  今年4月17日,柴生芳到辛店镇苟家山村一村民家中了解生活状况。

   中国甘肃网9月29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他出身于陇东农家,求学在未名湖畔,留学日本取得博士学位,最终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他工作3年,跑遍了全县近300个行政村,行车4万多公里,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开门办公,山区农民、上访户都是他的座上宾;临终之时,还欠着几十万元的房款。他就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8月15日凌晨,忙碌了17个多小时后,疲惫的他在办公室和衣而睡。谁知这一睡,却再也没醒来。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盛年的45岁。8月29日,中共甘肃省委决定,追授柴生芳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柴生芳“时代楷模”称号。

  “博士县长”,“论文”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当年的北大高材生、留洋博士柴生芳,把人生追求放在了回报家乡,无怨无悔地植根定西、滋养旱塬面貌上。

  尽管离省会兰州仅90公里,但有着兰州“后花园”之称的临洮县却一直顶着“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扶贫攻坚成为全省的头等大事。柴生芳上任伊始就承诺——将跑遍全县323个村子。

  海拔3600多米的苟家山村,是临洮县北部最偏僻和最困难的村子之一。2013年3月,柴生芳踏着积雪来到双联户家中,村民苟胜利非常紧张,可看到柴生芳一屁股就坐在自家的烂沙发上嘘寒问暖时,心一下子放下了。柴生芳耐心地扳着指头,帮苟胜利算账,并鼓励他大胆地换条“路子”,“地里能不能种些黄芪、党参,种药材收入好些。”当年,苟胜利半信半疑地种了2亩黄芪、党参,还养了几只小尾寒羊。年底,药材收入1万多元,相当于之前10亩地的收入。春节来临,他试探着向县长发了个报喜短信。“没想到他还记得我这个小农民,很快打过来电话并聊了一会,还答应给我哥哥找个打工的活儿干,而且很快就落实了。这样的县长上哪里去找?”苟胜利流着眼泪回忆道。8月18日早上5时,苟胜利等6位苟家山村村民摸黑从山里出发,包车赶往县城去送“父母官”柴生芳最后一程。

  两年多的时间,柴生芳到苟家山村11回。如今,苟家山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有1000余亩,全村养羊900多只,生活上了个大台阶。

  南屏镇康家沟村划不着山庄社,坐落在大山深处。4月27日,柴生芳来回长途跋涉4个多小时走访该社,通过积雪时还摔了一跤。“柴县长连我的蜂蜜茶都没喝上,还说下次一定来看我们新盖的房子,就这么走了。”悲凉、遗憾挂在83岁的老人孙永财的脸上。

  在柴生芳办公的小会议室里,挂着两张扶贫“作战图”,全县每个乡村的地理位置处,都分别标记有形形色色的图形符号。有的画的是牛、羊、猪、鸡;有的画的是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瓜果。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是跟着柴生芳下乡最多的干部之一,“每次下乡,他都走在最前面,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劲。他制定的扶贫方案对全县重点扶贫人口11.21万人实施了‘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的精准化扶贫,受到省上的高度肯定。”据县政府扶贫办统计,柴生芳在去世前已跑遍了全县80%的山村。

  今年3月,与甘肃银行签订金融扶贫战略协议,甘肃银行向临洮授信15亿元,解决了农户分散贷款难的问题,成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7月,临洮县被列入全国8个“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争取到国家资金项目规划投资9.75亿元,1173.3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

  在县委书记石琳看来,经过多年的培养、历练,柴生芳不再仅仅是个“书本博士”,而成了善于将书本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分子,他把“博士县长的‘论文’写在了陇中大地上”。

  开门办公,心中时刻装着百姓

  8年来,柴生芳每天都会花上一段时间来写工作日记,去世后留下30本工作日记、170多万字。日记第30册里,记录下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当县长第一天,柴生芳就立下规矩: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只要在单位工作,他的门就敞开着。找他汇报的县直、乡镇单位部门工作人员随便进,来访、上访的群众也随便进,而他也乐意倾听百姓的声音。但送礼攀关系的人望而却步,一次,有人拿了两条烟,硬是被柴生芳推了出去。

  但要真正取得群众信任,还要靠真心为他们办事。

  群众反映,县城背街小巷里缺少路灯,生活不便也带来安全隐患,柴生芳调研后很快将其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43条小巷子不仅亮起来,还实现了硬化。洮阳镇西关社区居民禄冬秀找柴生芳反映,因为城市道路拆迁,政府承诺给她家77平方米的安置房,拿到手后发现实际面积少了10平方米。听完禄冬秀讲述后,柴生芳立即找到当时的房地产开发商过问,责成对方按照现在的房子市场价格,给予禄冬秀现金补偿。拖了4年多的信访案件一周时间就解决了。

  很多人夸博士县长记性好,但在洮阳镇镇长杜玲看来,柴生芳的好记性,是因为“他把群众真正装在了心里”,日记本上记录的千头万绪就是见证。记者了解到,在柴县长开门办公影响带动下,临洮县委、县政府的很多部门都实行了开门办公,透明的作风和快捷务实的效率让广大群众感觉到了股股暖流。

  此木生芳,留下余香一片

  柴生芳在每本日记本开头都写有“此木生芳流千古”,以此告诫自己,为官一场、造福一方,更是他心中坚守的诺言。

  他主持推进百万亩土地整理、临洮军民合用机场、洮河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99个项目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市规划。一个个项目,就是一个个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就是一条条造福百姓的福泽之水。

  针对多年来城区供热矛盾多、群众意见大问题,柴生芳多方融资启动实施了供热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惠及10多万城区群众,这也是临洮县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一个城建项目。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也是柴生芳心中始终放心不下的一件大事。在他的带领下,临洮县实施了西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年底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可实现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入户率70%以上,基本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

  临洮是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发源地,但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丰富的文化资源一直未得到系统整合和挖掘。文化结构学专业博士柴生芳的到来,打破了临洮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他四处奔波,推介宣传、争取项目、编写规划。最终,饱含他心血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项目获得国家批复立项,长城文化申报遗址保护项目也已提上日程。

  在广大干部眼里,柴生芳不仅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更有担当精神。2012年5月,输油管道公司作业时造成洮河溃坝,时任常务副县长的柴生芳赶到现场,调来机械挖沟排水,及时化解了水淹农田房屋的危机。2012年8月,迅速上涨的洮河水顷刻间就要决堤。柴生芳现场查看后,一方面以最快速度协调调来200余名武警部队官兵冲上随时将垮塌的堤坝抢险加固,一方面抽调政府机关100余名干部紧急疏散群众,并日夜坚守在堤坝上。“若不是柴县长果断处置,大水就淹了800余名群众的财产,当时他穿着雨鞋和村民一起抬土袋子,满身都是泥水,很多村民还不相信他就是指挥抢险的县长。”洮阳镇镇长杜玲回忆说。

  生活俭朴,下乡走访自备工作餐

  柴生芳是家族里最大的一个官,可打开他第22册工作日记封皮,“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显得非常庄重醒目。

  赴任临洮后,县里给柴生芳准备了一套公寓,被他拒绝了。他依然保持着多年的习惯,工作睡觉都在办公室。他的办公室,早上一上班就挤满了来汇报工作的各单位、部门人员以及来访群众,经常顾不上吃中午饭。在通讯员罗斌眼里,这个县长早餐吃得异常简单。“一般是两个包子,或者一个葱油饼,晚饭后有吃萝卜的习惯”。罗斌清楚地记得,就在柴县长去世的前几天,自己拿来一个大萝卜切成片,柴县长每天晚上就咬几口,去世的当天,咬了一口的萝卜片还遗忘在床上。

  记者在柴生芳办公室兼卧室里看到,这里最丰富体面的是成摞成箱子的各类书籍,显得寒酸的是衣架上挂着的一套蓝色西装和一套灰黑色格子西装及三件格子衬衣,衣服袖口及裤脚都裂开,简单地缝了几针,还有一双皮鞋、一双运动鞋组成了他全部的“家当”。

  而下乡到农民群众家里时,柴生芳对自己吃饭要求更是“苛刻”。4月17日,在苟家山村走访时,柴生芳和其他同事一人吃了一块油饼,走时,柴生芳硬是塞给了村民20元钱。而当天因为忙于走访,近下午两点,他才和同事们一道吃中午饭,而吃的是他为大家准备好的工作餐——苹果、馒头、鸡蛋、矿泉水。

  数万群众自发前往送别好县长

  今年8月3日,柴生芳再次带人赴京衔接项目,由于身体不适,4日晚上到北京同仁医院检查。“几天后,北京同仁医院寄来了检查结果,疑其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比较严重,建议住院治疗。这并不是多大的病,但是柴县长因为工作忙,一直没顾上去,谁知竟然成了永远的遗憾……”随同柴生芳一起出差的县商务局局长王建府每次谈起都唏嘘不已。

  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得江回忆说,“柴县长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工作时间更是长达17.5小时”。在临洮工作期间,柴生芳一直保持着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去世前一天——8月14日晚7时30分,柴生芳还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共商讨了22大项53小项政府事务,结束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30分。

  “他仰卧在床,右脚袜子露出一个脚趾头,咬了一口的一片萝卜片遗忘在床上,衣架上的几件衣服袖口裤脚都已磨破……”这就是一个54万人口县的县长留给人们的最后形象!

  柴生芳担任代县长和县长的近一年间,没有回过一趟老家,也没有为家人办过一件事。他临终之时,全家竟然没有一张合影,还欠着几十万元的住房贷款。

  柴生芳去世后,数万群众自发前往殡仪馆吊唁或送别灵车。

  “洮河为证”、“为民请命,为天地立心”、“忆往昔,同学少年天资过人探状元,燕园求学,东渡日本博修考古为国争光;叹今朝,政坛新秀德才双馨谱华章,薯都辛劳,葬骨洮河英年早逝为民献身”……人们以不同方式送别这位好县长。

  “我们上小学时曾经为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而深深感动,没想到这样的悲壮情景如今就在我们眼前真实再现,当日送别柴生芳的场面令人震撼,他心中装满了政府和百姓的事,唯独没有他自己。”洮阳镇镇长杜玲不停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柴生芳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活典型,体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式的好干部标准。”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如此评价道。

  马衔山永植此木,洮河岸畔千古生芳;陇原大地,公仆楷模生命绝殇。

  文/图 首席记者 梁峡林 实习生 马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