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奏响和谐牧曲 ——甘南“尼江”两村20年来首次成功混牧

17.08.2015  10:05

  青草长,河水漾,8月的车巴沟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一顶顶白色的帐篷,犹如一粒粒珍珠点缀在美丽的车巴河两岸,使这里的风景更加迷人。

  “这些帐篷是尼巴村和江车村牧民前不久搭起来的。”8月10日,记者在车巴沟采访时,卓尼县尼巴乡党委书记杨世栋说,截至目前,“尼江”两村夏季搬牧工作已全面结束,两村牧民实现了和谐有序混牧。这标志着甘南州通过群众路线解决“尼江问题”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今年6月下旬,尼巴村和江车村牧民夏季搬牧迁徙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6月27日,江车村牧民陆续从冬季牧场搬迁至帕吾娄沟。

  7月11日,尼巴村牧民分七组开始搬牧。三组、五组搬至帕吾娄沟,二组在尼巴大沟,一组、七组搬至娄扎沟,四组搬至加巧沟,六组搬至赛欠沟、赛群沟。

  7月24日,已搬至帕吾娄沟的尼巴村和江车村牧民重新分组,随后陆续搬迁至娄扎沟、加巧沟、赛欠沟、赛群沟,从而实现了全面混牧。尼巴村和江车村彻底打破了20年来以尼巴大沟河为界,尼巴居阴,江车居阳的坐牧方式。

  “卓尼县‘尼江’两村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对立状态,实现了20年以来的首次混牧,标志着解决‘尼江问题’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卓尼县委书记杨武介绍说。

  自1958年以来,“尼江”两村多次因草场纷争引发冲突,形成了久拖不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尼江问题”。

  1995年,两村因一起治安事件发生对峙冲突。此后,两村以尼巴大沟河为界,不相往来,互相仇视,夏季搬牧时冲突频发,先后共导致22人死亡、86人受伤。 

  “尼江问题”引起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省委主要领导亲临尼巴乡调研并就中央领导批示进行了全面部署,为解决“尼江问题”指明了方向。

  而实现夏季和谐搬牧一直以来是“尼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尼江”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甘南州在前期群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权衡各方利益、汇集两村民意、征求多方意见、多次分析研判,提出了《关于尼江两村夏季坐牧的意见》,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讲解。

  搬牧前夕,工作组分组进入帕吾娄沟等混牧区,详细掌握混牧区地形和牧点分布情况,深入牧户家中了解两村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化解消除群众顾虑。

  “混牧就是把心‘融’到一起,是群众的意愿,也是两村和谐平安的象征。”尼巴村村委会主任拉毛才让说,此次两村实现混牧,使两村群众看到了“尼江问题”彻底解决的希望。

  “实现混牧也是我们的心愿。”江车村村民才让旺秀说,今后他会把精力放在脱贫致富上,“希望以后的日子能越过越好”。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牧格局,为两村群众放下仇恨、握手言和创造了先决条件,提供了强大平台。”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说,“尼江”两村群众达成共识,实现混牧,既是“尼江问题”由“破冰融冰”向“春暖花开”转变的分水岭,更是两村群众从“背靠背达成共识”向“面对面握手言和”转变的里程碑,为彻底解决“尼江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