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踢倒烈士碑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哀

13.06.2014  12:54

  11日,有微博网友发布一组图片,一名少年在清苑县南段庄(属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温仁镇)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还将一墓碑踢倒。照片一经发出,立刻引起网友愤怒,不少网友声称要“人肉搜索”图片中的少年,还有人提出“别放过那个拍照的”。(6月12日人民网)

  年少难免轻狂,总会有一些出格之事。但是,在烈士陵园做不雅的动作,踢倒烈士纪念碑,显然不是轻狂与无知所能形容。且不说作为人对逝者应有的尊敬,单纯对抽象英雄的认知已经是相当的模糊,可以说到了没有是非,没有爱憎的地步,富有朝气的年轻躯体沦为精神与灵魂的空壳,显得邪气十足,悲哀之感陡从心生。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哀吗?我想,一个孩子怎么会这样?成长过程中,精神的培育与灵魂的塑造都到哪里去了?去年,有媒体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调的大学生都不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小调查而大问题,说明对那段历史我们正在被群体性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缺少了对历史的全面了解,对于我们从哪里来,将走身哪里去,至少在民族情感上是方向的迷失。

  对待历史尚且如此,而对待英雄似乎也在漠视与迷失。比如,在见义勇为的领域,开始都在道的风险上纠结,避险与所谓的“智为”渐而视为行为的佳臬。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流泪,换来的只是舆论一时的光鲜。相反,对于苦难的历史,对于烈士、英雄,在文化消费主义至上的今天,居然成为了消费的热点。

  如抗战这一段落后挨打的苦难史,在我们的影视甚至生活中,抗战成了传奇甚至是游戏。近几年满荧屏的“打鬼子”,有几个不是在消费历史的伤疤,戏说多了,历史的真实难免不会幻化成思维的虚无。前些年,还有影视景点居然推出了“鬼子抢花姑娘”的体验游戏,真是荒唐透顶。现实中,一些抗战的著名遗址、烈士墓地,被让位于地产的金元,对比热衷于“西门庆故里”之类的荒诞不经,又是何等的无奈。至于网络上,面对一些恶意造谣中伤刘胡兰、雷锋、邱少云等英雄的段子,竟然被不少青少年津津乐道并热传。

  凡此种种,足见少年踢碑不是一个人的悲哀,也可见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培育的土壤是如何的贫脊。“少年强则国家强”,培育民族精神、锻造民族灵魂,离不开每个个体,更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教育。今年国家以人大决议的形式确立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的名义号召国民牢记历史。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作了三十二字的浓缩和阐述,爱国作为价值的要义进一步予以了重申。然而,仅有此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育、文化、行政、司法等诸多领域,还应有更鲜明的态度,更严厉的措施,对于什么该倡导、什么该禁止、什么惩处,划出是非分明的底线,澄清教育与文化环境,确立鲜明的价值导向,让每个国民尤其是青少年明确区分那些永远都是观念与行为的禁区。(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