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短评:信息共享才不会“牛栏关猫”

04.08.2015  10:46

  诸位看官,先喝口水解解暑,小陇要给你讲故事了:今早看到一条微信,说的是一位留法美女博士,在法国上学期间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逃票被查到的几率仅为万分之三,便经常逃票,并以省钱为由安慰自己。毕业后凭借名牌大学招牌和优异成绩,这位美女踌躇满志进入巴黎的跨国公司,却屡屡被拒,原因是不值得信任。HR放话了,“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然后小陇又看到另外一条消息,说甘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拨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金融等9个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为守信者办理业务开通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的“绿色通道”。联想到此前甘肃发布过的诚信“红黑榜”,小陇不禁欢呼雀跃:守信者就该受到尊重并从中获益,失信者就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可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信用信息的记录与共享。前面提到的那位美女博士,就是吃了失信的亏,让她吃亏的不是别的,就是人家老外们之间在她失信问题上“串供”,由此而“穿一条裤子”,异口同声向她说“No”。借鉴这一事例的经验教训,我们为守信者开通“绿色通道”的同时,也要向失信者“围栅栏”。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各方面手拉手、肩并肩,共同筑牢诚实守信的体系,而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其中的纽带和环扣,否则信用体系建设又将“牛栏关猫”,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