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8小时之外难在哪儿?晚上都用来看影视剧了?
有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工作的8小时之外,尤其是每天晚上8点到10点这两个小时在干什么。对于在校学习和刚离开校门迈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能抓住机会坚持在知识或体能上充电,有助于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未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很有必要持续充电,然而57.4%的受访者晚上这两小时在看影视剧。56.4%的受访者认为晚上时间荒废的原因是“人懒志不坚”。
75.2%受访者认为工作后很有必要继续学习
任成晓从南方某高校物理系毕业后,到北京发展。职业初期,他在一家IT公司工作。迫于工作要求,他课余时间基本都用来自学编程,基本上是“现学现卖”。虽然被逼迫得很狼狈,但如今回忆起来,任成晓却感觉那段时间他进步最快。工作4年后,任成晓成为一家电商公司的负责人。
如今,任成晓是一名创业者,自我提升的紧迫感更大,晚上的时间对他来说也显得更宝贵。“我白天要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晚上大都会和团队开会解决白天的问题,或者去见客户、朋友。”任成晓认为,自己的事业,已经谈不上加不加班了。
李贤(化名)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读大三,毕业后打算去德国留学。他认为,对于在校生来说,晚上用来充电的时间应该更长一点。李贤说,由于以前他从没接触过德语,加上白天专业课课时长、要求高,他只能挤时间学。“我经常在完成课程作业之后,学德语到凌晨三四点才上床睡觉。当然,付出总有回报,去年春节前,我拿到了德语的DSH(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编者注)证书”。
说到新技能的优势,李贤告诉记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看设计图纸:“别人看图纸遇到德文的时候还要逐个去查,很费时间,而我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单位时间内效率更高。”
调查中,75.2%的受访者感慨,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是技能还是身体素质,都很有必要持续加强。
大学生张谦晚上这段时间一般都在锻炼身体。大一时,他是班上1千米体测的倒数第一名,跑步过程中还会呕吐。“我并不胖也没毛病,就是长期不锻炼,后来我就下决心增强身体素质。”张谦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以一次性跑出10千米为目标,开启了夜间“造圈运动”。
在跑出10千米之前,张谦不知道积累了多少个5千米、8千米。奈何之前身体太弱,他到第一次不停歇地跑出5千米,几乎用了一个月。整个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每一个10千米半途而废的时候。“放弃后虽一瞬间解脱,但却有无限的失落,自我否定的感觉很难过。”当终于跨过了10千米目标后,张谦又给自己定了个1000千米的目标。“我用了4个月达到了,风雨无阻,完成时打心底敬佩自己。”他一脸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