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革”也应“大点赞”

18.06.2014  11:40

  巴尔扎克说,“一切事物的日趋完善,都是来自于适当的改革”。6月5日,省局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组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心理论学习组扩大会议。之所以说“别开生面”——就是一改以往“领导念稿子,职工看报纸”、“领导讲话,职工乱画”的、似有“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再由局领导和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唱独角戏”,而是由处室副职“闪亮登场、隆重亮相”,对照事先确定的学习议题谈认识、讲体会、述工作、提建议;之所以说令人“耳目一新”——就是一改以往局领导和处室主要负责人在学习会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副处级及以下干部“听者无心捧会场”的“呆板局面”,让以往的“言者”听后评、让以往的“听者”言后想。这种学习形式上的直接“翻版”,虽算不上什么大的创新、大的改革,但就是这样的“小改革”也极大地调起了大家真学习、深思考的“味口”,促使集体学习质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赞点一:“小改革”搭建了“宽平台”。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告诉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就是一个能力再强大的人,若要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不仅自己要“用力”、而且必须要借好“外力”。对于常人而言,这个“外力”就是组织搭建的“平台”。只有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平台,让“舞者”多角度展示、全方位亮相,才能真正做到“让了解干部的人评价干部”、“让工作实绩证明干部”。毋庸置疑,这次乃至今后省局党组对中心理论学习组在学习形式上的“小改革”,其初衷无外乎就是为了给平日没有机会“露面”或者“不愿露面”、“不敢露面”的部门副职搭建一个“宽平台”,让其大胆地“张扬个性”、尽情地“展示实绩”,旨在全面了解人、多层面锻炼人,力图达到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人,为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尽快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群众口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赞点二:“小改革”催生了“大压力”。压力催生动力,动力催生激情,激情激发干好事、干成事和不出事的高度自觉。只有做到了高度自觉,才有可能做到自加压力、提升质量、推动工作。那么,压力从何而来?就是来自于领导的点评、来自于众目睽睽之下对自己的深层次“考量”。这个“考量”既需要平时练就的“唱功”来支撑,更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真实“做功”来验证。“会前无准备,会上肯定无主题”;“幕后不工作,台前必然无力作”。即便临时拿出了“力作”,一则是“拿来”、二则是“乱造”,“拿来的”必然受人戳脊梁骨,“乱造”的肯定是掩耳盗铃。因此,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个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努力顺应新形势、直面新情况、着力解决“老问题”,哪怕是小小的改革甚至一顶点改革,只要能层层传导出“压力”,就会个个衍生出动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人、塑造人和助推工作的目的。
  赞点三:“小改革”释放了“正能量”。正能量使人亢奋、催人奋进。从多数单位当下的实际情况看,大凡是集体学习方面的活动或会议,多是领导“唱主角”、群众“当配角”。这种“言者基本无意、听者大多无心”的“为学习而学习”的活动,形式上看似轰轰烈烈、实质上则空空洞洞,既浪费了时间、又贻误了工作,真可谓“形式主义害死人”。此外,就一个单位的班子而言,副职的定位往往被称作“助手”;照此推理,单位内部部门的副职应该是“助手的助手”,这些“助手”们有的由于部门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不能“亮相”或得不到“亮相”;有的由于个人性格特点等原因不愿“亮相”;有的由于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把握不敢“亮相”。这次“小改革”,既较好地解决了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也激发了大家主动谈工作、讲体会、提建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正释放出了一种让具体干事的人“谋工作、想问题、提意见、促改进”的正能量。
  延伸过去,没有未来;克隆历史,没有明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当然会释放出正能量。因此,即便是“小改革”,也应予以大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