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二院呼吸科超声小探头引导肺外周小结节穿刺活检术填补省内空白

22.07.2014  11:31

6月14日,省二院呼吸科在科主任周红梅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在全省率先开展“超声小探头引导下肺外周小结节病灶穿刺活检术”,填补了我省该领域技术空白,解决了我省此类疾病确诊困难的问题。

患者女性,56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10月,气短伴乏力10天”  入院。10月前发现右肺中叶小结节,直径约1cm,经抗结核、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无缓解,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无吸收好转。

        查体:一般状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结节影,大小约1cm  ;血气分析基本正常,胸腹部彩超提示:1.脂肪肝;2.左肾囊肿并囊壁钙化;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化及凝血未见明显异常,红细胞沉降率、杆菌抗体测定、感染五项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肺外周型小结节是影像诊断学上对肺内单发、最大直径小于3cm(直径≤2cm者称为小肺癌,直径≤1cm者称为微小肺癌)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像的总称。虽然肺小结节样病变在肺部病变中较常见,但其诊断是胸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X线、CT、磁共振等无创检查对诊断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对结节性质作出明确诊断,肺外周小结节常规支气管镜活检无法达到病灶部位,经皮肺穿刺活检直径太小,且穿刺风险高,如穿刺后发生气胸、出血、或穿刺失败的几率较高,痰检、支气管肺泡灌洗脱落细胞或抗酸染色阳性率极低,开胸肺活检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因此寻求一种最佳的确诊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6月14日,气管镜室,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经支气管镜行支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周红梅主任与团队在超声小探头引导并定位后娴熟地实施了小结节穿刺活检术。一次穿刺成功,术后病理确诊为肺腺癌。该技术的开展为该类患者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为我省肺外周小结节病灶的早期确诊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其穿刺目标性更强,活检阳性率极高,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无痛苦、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使手术更易于被患者及医生接受。该项技术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