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广播新闻中心《“携手.同心.小康路—双联工作纪实”》报道我校双联工作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农业大学通过发挥学校优势,帮助当地引进优良种养品种、建立玉米良种试验示范田等措施,切切实实让广河县水泉乡闫子村的广大农民依靠农业科技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请听甘肃台记者刘欣宜、甘肃农业大学李恒采制的系列报道《“携手.同心小康路——双联工作纪实”》第十四篇《农业科技送下乡 助农增收奔小康》。
虽说是数九寒天,万物已逝生机。但当记者走进广河县水泉乡闫子村时,看到的场景却是一辆辆满载着玉米秸秆的农用三轮车在宽阔的水泥路面上忙碌地驶过。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在牛羊联户养殖示范点新修建的羊舍旁,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而这美好的画面都是得益于双联行动的大力开展。
据了解,广河县水泉乡闫子村在当地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村,但可用土地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种植业以玉米为主。在双联帮扶之前,由于当地老百姓严重缺乏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常年玉米产量低,严重影响到了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闫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忠义:(录音)以前农民中的这个玉米问题,第一个是种子不会选,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百姓啥技术都没有,他们 “一挂<方言>”种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包谷种子,所以这个产量就相当低,有的只打上几百斤,这样一来老百姓也没有积极性。
针对这个问题,从自2012年开展双联行动以来,为了让当地让干部和村民认识优良品种,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良种,甘肃农业大学“双联”工作组在2012年4月份租用了闫子村马福成家的5亩耕地作为玉米良种试验示范点,采取学校出品种、出技术,示范户出劳力、搞管理的方式,选择了12个玉米良种进行对比试验,其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最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让老百姓从中受益。村民马福成:(录音)以前种的种子不好,甘农大在我自己的5亩多地里实验中了20多种玉米种子,最后最好的种子选择上发放给老百姓,群众们都种上了,那么村民们一块致富(笑声)。
甘肃农业大学在对广河县水泉乡闫子村进行双联帮扶的过程中,除了在大力发展当地支柱产业方面做足文章外,还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帮助当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帮助闫子村争取到省财政厅“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共30万元,修建了两座便民桥,帮助当地小学改善办学条件等等。
时间如梭,回眸甘肃农业大学近三年来对闫子村的帮扶工作,这都可以从村民们口中唱到的这句歌词来总结。村民肖进华(录音):(压混…. 出唱歌的声音)花儿调子………我现在唱的是“双垄沟播玉米产了粮,玉米秸秆喂牛羊,育肥牛羊钱挣上,政府真的帮了忙”。
新闻链接: http://www.lizhi.fm/#/786316/17249303028972422?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