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共圆“小康梦”:贵州十五万干部驻村帮扶纪实

31.08.2015  21:06

  “发展农村、富裕农民、锻炼干部。”这是贵州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最大目标。

  2013年以来,贵州省委着眼于农村扶贫攻坚,深化拓展“四帮四促”活动,在全省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至今已选派3批近15万干部,按照每组5人的标准,成队建制组成工作组蹲点帮扶,实现全省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吹响决战决胜同步小康的冲锋号。

  他们自带行李、自带炊具,从机关奔赴边远山区、贫困村寨、广阔田野,一身土、两脚泥,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小康梦”就离圆梦的日子越来越近。

  帮建一个好支部,留下一支工作队

  “城里来的驻村干部也会用苗语给我们讲新农合报销、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我们都听得懂。”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杨光敏老人笑呵呵地说。

  广大驻村干部深入村组庭院、田埂地头,“百姓龙门阵”、“夜访群众”、“院坝会”……大力推进“党的声音进万家”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支农强农政策等,向基层群众传递着党的“好声音”。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归根结底要靠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去发动、推进和落实。基于此,各驻村工作组结合全省第九届村“两委”换届,配合县乡党委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着力配强村级班子。对今年排查出的94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贵州直接明确驻村工作组组长担任村“第一书记”,帮助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级运转、推进场所建设、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晋级。

  黔西县红瓦房村驻村干部董霞,针对村里以前矛盾纠纷多、没有办公场所等问题,多方争取,筹集帮扶资金共计28万元,建成便民服务站、群众工作站、农家书屋等,配齐了相关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入手,着力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促使该村由“软组织”变为“硬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是根本,不少驻村干部着手抓党建强基层。贞丰县大碑村驻村干部曾祥伟,协助村“两委”修改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财务监督管理等制度,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通过整顿班子,狠抓管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上来了,村民的心情舒畅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开始增强。群众高兴地说,村里有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播下致富金种子,托起农村小康梦

  “帮促者的责任,不在于一时轰轰烈烈,而是要掐断贫困地区的穷根,发展和培养老百姓致富的活水源头。”这是道真县浣溪村驻村干部郑华在帮扶中的深刻感悟。

  “这个老邱着实厉害,以前大家都看不起眼的红薯,如今却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贝,大坝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企业啦!”看到村里红薯粉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开阳县大坝村支书李太恒提起驻村干部邱国才,满是赞许。

  开阳县工信局驻村干部邱国才,依托大坝村盛产红薯的优势,多方协调筹集资金,帮助大坝村成功创办起第一个经济实体,每年可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让“烂红薯”变成了“金疙瘩”。

  威宁县新闻信息中心驻村干部沈光勇,指导迤那镇五星村村民陈杰创办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让村里闲置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目前,中药材种植从16个品种增加到30余个品种,辐射带动迤那镇7个村38个组1047户。

  帮助协调项目资金360余万元,完成河道治理、村庄绿化、街道亮化、阳光工程培训、肉鸡专项技术培训、成立种养植专业合作社……这是西秀区山京村驻村干部娄秀伟晒出的“成绩单”。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各驻村工作组坚持走村入户访民意,调研开会定思路,会同村“两委”班子定规划,引导群众围绕市场调结构,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指导村民开发当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德江县铁坑村驻村干部杨波邀请有关人士现场座谈,问计问策、指点迷津。

  “我们村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铁坑村支书张月清介绍,“上半年种植的反季节蔬菜虽然没有赚钱,但我们积累了经验。”目前,铁坑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常年种植蔬菜近300亩,空心李270亩、水蜜桃100亩,即将发展黑木耳3万棒……

  不在田间地头干,就在村民家中谈。“有困难,就找杨书记”已成为铁坑村群众的口头禅。

  真蹲实驻在基层、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驻村干部帮助群众谋思路出点子74.9万条,协调项目资金91.9亿元,办理好事实事79.1万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