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鞋”创出致富路

25.11.2015  12:49
原标题:“小布鞋”创出致富路

昔日的农家小布鞋,如今成了赚钱的新产业。

近年来,临夏县围绕富民增收政策,把小布鞋做成了大产业,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基地、村有加工点、社有加工户、户有技术骨干的思路,支持农户从事布鞋加工,鼓励农村能人带头创办布鞋加工企业,先后打造了“河州巧姑”等布鞋品牌。

临夏县的布鞋加工产业起源于70年代的新集镇杨坪村,最初只有几户零散加工户,年销售布鞋800多双,销售范围也局限于周边集镇及临夏市。经过十几年“传帮带”式的发展,布鞋加工产业向周边村辐射发展,加工户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产量逐年增长。

临夏县委、县政府通过注册“河州巧姑”商标,加大培训力度、补贴购置机械、创办企业等措施,在面料、款式、花色、品种等方面积极求新求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布鞋产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布鞋加工遍及全县20个乡镇、58个村,98个社,加工户增加至220户,棉布、胶底鞋加工企业增加至25家,从业人员增加至7000人,销售网点增加至290个,遍布9省60个县市,年生产各类布鞋162万双,销售132万双,实现产值648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280万元,布鞋产业已成为该县重要的特色富民产业。布鞋种类由原来的纯手工棉布鞋,增加到现在的胶底鞋、棉布拖鞋等;产品销路也从临夏市拓展到陇南、兰州、甘南、青海、新疆、陕西等地,布鞋加工逐步走上良性、稳定的发展轨道。

昔日的小布鞋成了农民坐在家里实现创业、务农、持家三不误的致富新途径。记者慕名来到土桥镇重台塬村“何英香”布鞋厂,走进厂内,工人们正忙碌着,分工有序、各司其职。

别看一双简单的布鞋,从裁剪到制成成品,有16道工序,费时又费力,先是画鞋样,再是纳鞋底、上鞋面。鞋底是用一层一层的布片糊成布壳,然后再把厚布层用针线缝制,这就是纳鞋底。

厂长何英香告诉记者,工人们一般3天才纳一双鞋底,这些纯手工、纯棉布做成的布鞋穿上舒适、轻巧、透气、结实、耐磨,很受消费者欢迎。农忙时间工人们在家纳鞋底,到厂里拿计件工资。家远一点的把活带回家去做,成了“不坐班”的员工。我们厂年生产布鞋1.8万双,每双均价50元,实现销售收入90万元。

73岁的村民冯秀英的工作是搓麻绳。记者看到老太太搓了整整一大袋麻绳,她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说:“家里种地少,闲的时候我就来这里工作,离家近,在这里上班我很高兴,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说说笑笑的,一个月还能挣好几百块钱呢。

因为工厂就在家门口,吸引了村里及周边地区100多名家庭妇女在这里工作,有效解决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解决了群众的增收难问题。

布鞋产业在临夏县方兴未艾,许多布鞋厂正在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吸纳更多妇女从事布鞋加工,在家门口转移劳动力、增收致富,带动更多的邻居、妇女致富,把品牌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