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粉丝对骂,谁该流泪?
暑期到了,可学生们一点也没闲下来。比如,近日两个娱乐团体的小学生粉丝们互相掐架,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据说骂战首先是由一名TFboys的小学生女粉丝引发,接着EXO的小学生粉丝便疯狂地回应。骂战的内容、架势、言辞,一点也不输给成年人之间的掐架。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TFboys和EXO是谁,小马飞刀告诉大家,分别是内地和韩国的两个流行演唱团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偶像组合,这么解释相信大家都清楚了。
谁都有偶像。而且对于青少年来说,偶像崇拜是最正常不过的情感需要,也是其心理成长的里程碑。同时,青少年对偶像的追捧和热爱,受到“媒体造星”的影响,这也是颠扑不破的逻辑。有人就说过,有偶像可追捧是幸福的,无论对于粉丝还是媒体,从来都是如此。随着网络媒体的渗透,青少年偶像崇拜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选择的特征,而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作用似乎也日益降低。小马飞刀以为,粉丝是一种文化身份,但同时也代表一种文化气质。说到身份与气质,就不能不提到一些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他们追求个性,固执地与传统和权威保持距离。他们善于发现并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与众不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并且经常借助自嘲式的“标新立异”来消解权威,彰显个性。当然,我们要尊重青少年的社会性格,而不应将之发展为一种矛盾冲突。但是,在娱乐消费领域之外,我们的成人世界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哪些能够说服他们心悦诚服愿意去粉的“偶像”?我们现今社会文化深处存在崇拜与信仰危机,原因何在?一方面,当社会步入全民娱乐的阶段时,就注定娱乐精神将取代优质文化,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趋同感也日益淡薄;另一方面,快餐式的娱乐文化盛起,恰恰又可以满足大众浮躁的心理需求。因此,偶像崇拜泛滥的反面代表的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逐渐流逝。
小马飞刀以为,在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上,媒体和社会不能无所作为。举个例子,当年发生“9·11”事件时,美国的媒体抓住机会,对消防员拯救世贸大厦中的遇难者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讴歌。一时间,消防队员成为美国青少年的偶像,消防服成了最时髦的服装,消防员的外形玩具成了畅销品。而据调查,“9·11”后,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偶像也从影视明星转向了消防队员。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少年儿童选择偶像或榜样,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结果,是一种环境影响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负有责任。”想想也是,娱乐明星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创造了一个个虚幻的影像,从而让粉丝们,特别是青少年们沉醉其中,甚至难以自拔。那么谁来唤醒他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小马飞刀